猩紅熱是怎樣感染上的?
猩紅熱(Scarlet fever)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簡稱A群鏈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A)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充血性皮疹和疹退后脫屑等感染性中毒性表現。常侵犯5~15歲兒童,是兒童常見傳染病之一。少數病人在病后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并發癥,如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是我國乙類的法定傳染病之一。
傳染源:(1)病人:從潛伏期末至皮膚脫屑前皆有傳染性。(2)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健康帶菌者。
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被污染物品,如書籍、玩具、衣物等,被污染牛奶及奶制品亦能發生傳播;偶然可經擦傷皮膚感染。但是經污染物品、牛奶及經破損皮膚發生傳播是少見的,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
傳播因子:含猩紅熱病原體的飛沫、塵埃及被病原體污染的衣物、書籍、玩具、牛奶等。
猩紅熱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潛伏期,短者1天,長者12天,平均2-5天,多突然發熱,不適、咽痛、惡心、嘔吐、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有黃白色滲出物。發熱1-2天皮膚出現彌漫粟粒狀丘疹,疹與疹之間無健康皮膚。面部充血潮紅,口周蒼白圈,楊梅舌。皮疹多在2~5天后消退,繼而有脫屑,重者脫皮可歷時數周。少數病人可并發心肌炎、心內膜炎,病程后期并發急性腎炎較常見。個別病人也有并發關節炎或中耳炎等。根據臨床表現猩紅熱可分為普通型猩紅熱、輕型猩紅熱、中毒型猩紅熱、膿毒型猩紅熱及外科或產科型猩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