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指什么?
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六藝起源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隨著唐代科舉制度的出現而逐漸消亡,是周王官校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1.禮。君子六藝中的禮指五種禮,即:吉禮、兇禮、軍禮、客禮、賓禮、嘉禮。禮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周朝注重“以禮安邦”,儒家則非常重視“禮制”。在古代,“禮”從簡單到復雜,曾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
2.樂。君子六藝里的樂很好理解,很具體。指六套歌舞,分別是:《云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古代有重要祭祀活動時,人們用這六套歌舞來表示虔誠。作為古代君子,要牢牢掌握這六套歌舞。
3.射。就是射箭。古代文人要習武,會弓會馬。射有詳細的定義,有五種不同的射箭方式: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4.御,指的是駕馬車和戰車的本事,而不是騎馬的本事。古代馬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戰車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古代四匹戰馬一起拉一輛大車,叫做“一騎”,“千騎之國”就是戰車多。在君子的六藝中,“御”更傾向于禮儀而非戰斗。
5.書。在“君子六藝”中,只有“書”的技藝與“棋書畫”有交集,那就是書法。俗話說“漢字如其人”,是古代文人寫好的前提。先不說像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師,連清末的進士都可以稱之為“印刷體”。
6.數。君子六藝中,“數”是指計算和算術,以《九章算術》為準。雖然看起來“君子六藝”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目前,“君子六藝”已經演變成一門比較實用的學科,在學校普及。例如,“數”可以理解為自然科學和理性思維,包括邏輯判斷。
“五經”具體指的是哪五經?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是我國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現存305篇,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風包括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全書共收錄了從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五百余年的詩歌。詩經從多方面表現了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反映了各階層的喜怒哀愁,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寫照。
2、《尚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堯舜時代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的記錄。
3、《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儀,體現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的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4、《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淵,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
5、《春秋》,記載了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魯哀公十四年(公允前481年),共計242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僅用1.8萬字表述,簡練確切,對后世歷史學家撰寫史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 六藝指什么 六藝經傳指什么 六藝中的書是指什么 六藝指的是哪六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