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風系品牌率先開啟了大幅降價,至今也已經有超過30個汽車品牌參與到了這場價格戰之中,它們中有的最高優惠甚至超過了10萬元,可見3月份這一波降價潮來的有多猛烈。那看到這么多的汽車品牌都紛紛開啟降價優惠活動,相信不少消費者們都會想要問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在同一時間瘋狂降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
首先第一點,汽車企業全面降價的背后肯定是因為銷量第一名倒逼所致,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23年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39萬輛,同比增長10.4%,環比增長7.5%,1-2月累計零售267.9萬輛,同比則下降了19.8%。而回顧整個2022年,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達到了2,054.3萬輛,僅同比增長1.9%,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車零售同比增長89%的對比下,燃油車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其中沖擊最大的就要當屬合資品牌,銷量由于被自主品牌所掠食,導致它們的市場份額急劇縮水。還是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22年 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占比已經達到了47.2%,而德系車下滑至21%,日系車也下滑至19.9%,美系車下滑8.6%,韓系車更是已經跌至1.7%。今年2月自主品牌零售71萬輛,同比增長29%,豪華車零售20萬輛,同比增長23%,反觀主流合資品牌零售卻同比下降12%,僅為48萬輛。或許也正是因此,這一波降價的合資品牌多于其它品牌,且降價幅度更為明顯。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本輪促銷戰的核心原因是去年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車企預計的金九銀十沒有出現,導致前期積壓了許多的庫存,今年尚未消化,同時因為今年初新能源車國補退坡,車市形成了短暫的停滯現象,有的車企更是會想到到2023年7月1日,我國就要開始執行國VI B的排放標準,那么國VI A的車型就不能再賣了,所以車企需要盡快的清理庫存,因此就對車型進行補貼,從而加大去庫存的力度。最后隨著全國車企和各地政府對于降價的跟定,這件事的最終效果也遠遠超出了預期,并形成了一定的內卷效應,變成了一個偶然性事件,乃至于事態發展到現在。
其實并非所有的車企都有清庫存的需要,但是看著眼下這波降價潮如此火熱,消費者關注度這么高,所以不管是哪家合資車企業都想要拿出一兩款車出來進行促銷,先把這波聲勢給打出來,再好好的蹭一波熱度,而這便是3月份眾多車企都紛紛開啟降價大促銷的最大原因之一。
總言之車,車企降價的本質無疑是為了清理自身所積壓的庫存車,畢竟7月1日就要實施新的國VI B排放法規這并不假,所以通過此番車企大規模降價,我們也能夠看到現在的傳統合資車企壓力真的是空前巨大,有人為了搶份額,也有人為了清庫存,但瘋狂降價清庫存是否可以成為車企降壓的良藥,目前短暫的火熱或許并不是最終的答案,要知道今年的車市競爭才剛剛開始,如果你準備在今年買一臺車,那我個人認為接下來的四五六月份都會是好時機,不妨靜觀其變,等瞄準好心儀的車型之后再一擊即中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