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交路建參建的南中高速建成通車。
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全長32.41公里,其中主線長21.57公里、萬頃沙支線長10.84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交通工程,也是廣東省高速公路S78、S7811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交路建承建TJ06合同段主線長約4.36公里,雙向六車道,主要包括岐江新城互通、岐江新城連接線、橫門西特大橋西引橋、新隆樞紐互通立交等工程。
南中高速為全橋項目,途經珠三角沖積平原,地質條件復雜,淤泥層深厚、河網密布,且南中高速新建新隆樞紐互通與原中江高速進行交通轉換,樁基施工易對既有橋梁運營安全造成影響。中交路建項目團隊聯合湖南大學,經過足尺橋梁樁基現場原位試驗和施工監測獲得實際工程中各種構筑物和結構施工對鄰近樁基的影響數據,并在原位試驗的基礎上,開展理論研究和數值模擬分析,研究典型路橋結構施工過程對鄰近樁基水平變形影響的機理和影響因素,成功解決了基于深厚淤泥地質條件下臨近既有橋梁樁基施工的技術難題,保證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功效。
南中高速TJ06合同段預制梁2930片,梁長12到50米不等且斜交、正交頻繁,預制及安裝均易出錯,是質量管控難點。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嚴格落實“三檢制”,以強化“同一工序,多人檢查”的冗余系統設計理念,研發了“預制梁身份確認系統”,實現了預制梁的準確預制及安裝,并通過建設智慧梁場流水線,較傳統預制梁生產工藝節約作業人員22%,梁體張拉前養生時間可從5天縮短至1天,工效提升400%,實現了橋梁快速化施工。
項目新隆互通在建設過程中需對原MZ、NZ、GN、MG、JN、JM匝道橋進行拆除,其中NZ、MG匝道橋上跨廣澳高速,項目團隊應用一種跨既有高速SPMT模塊車舊橋拆除快速化施工技術,該技術采用SPMT(Self-Propelled Modular Trailers)模塊車作為核心設備,轉向靈活,承載能力高,且通過搭配馱梁支架并配置墊塊、止擋塊實現與舊橋的貼合,拆除過程安全、高效,大幅減少了對交通的影響和干擾,且采用的SPMT模塊車拆橋高度達14.8米,創國內最高。
建設期間,項目獲得專利19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獲評廣東省安全生產協會應急與安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公路學會微創新大賽“銀獎”1項,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微創新”成果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交建品質工程“微創新”優秀成果1項。
項目建成通車后,將聯通廣州、中山、深圳三市,串起多個高快速路和國省道,成為“黃金內灣”重要交通樞紐,廣州南沙至中山城區的行車時間將縮短到15分鐘以內、至深圳的行車時間將縮短到20分鐘以內。(葛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