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座被譽為“創新之城”的現代化都市,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科技背后,同樣孕育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文學力量。9月15日下午,開·合︱2024坪山藝術季文學主題活動“深圳文學的近景與遠觀”三人談,在坪山圖書6樓大家書房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由坪山區委宣傳部指導,坪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坪山區作家協會、坪山區圖書館協辦,深圳市弘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坪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蛟飛、坪山圖書館執行副館長陸其美、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朱熳青、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研究員楊立青,龍華作協副主席費新乾,以及區內外的部分作家和眾多文學愛好者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活動特別邀請了三位在深圳文學界享有盛譽的嘉賓,著名作家、教授南翔,武漢大學文學博士、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授張克,以及深圳青年雜志社副社長、睦鄰文學獎策劃人黃東和(老亨),圍繞“深圳文學的近景與遠觀”主題,展開深入而精彩的對話,為觀眾呈現一場思想盛宴。
南翔老師發言
南翔老師作為深圳文學界的資深作家與研究者,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其獨特的創作視角和深邃的文學洞察力,對深圳文學的近景與遠觀都有著深刻的見解。他從縱論深圳文學的現狀講起,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到明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5周年,屆時可以對深圳文學做整體的檢視與反省,思考深圳文學來路與歸途,今天的三人文學談是一個序幕。他對40多年來圳文學的歷史脈絡如數家珍,對老中青三代作家群體里的代表作家及其成名作品一一進行了介紹,他認為深圳作家隊伍老中青構成合理,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文學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憑借著獨特的城市氣質和文化底蘊,已經孕育出了一批以筆為犁、深耕城市靈魂的優秀作家和作品,深圳文學后繼有人,深圳文學大有可為。南翔老師還分享了自己作為創作者和研究者對深圳文學深切感受與獨到見解,讓現場觀眾對深圳文學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黃東和(老亨)老師發言
黃東和(老亨)老師是深圳睦鄰寫作大賽策劃者和親歷者,他談到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祛魅,文學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是鄰家的焦鍋味,是煙火人間的八卦閑聊,日常的記述保留了文化的完整,令許多被忽略的經歷,得以傳承并被更多人看到。第二個是記錄,如2萬工程兵作為深圳奠基人留下了珍貴建城記憶,不被打撈終將遺忘,這些年他都在做這個記錄工作,并策劃組織出版了《園嶺敘事》《園嶺家事》《蛇口漫步》《工廠故事》《龍華往事》等書籍。第三個是開放,讓想寫、會寫、能寫深圳的人在睦鄰文學大賽的平臺上步步為營,對寫作者不設門檻鼓勵大家勤耕不輟,12年來為無數文學愛好者鋪路搭梯,讓他們一步步加入到區作協,市作協,走上越來越正規的專業創作之路。黃東和老師深入剖析睦鄰寫作大賽的現實意義與未來展望,認為深圳在新時代新起點,代表了中西融合的新高度,深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新可能,在這樣的視野里,深圳文學的近景和遠觀,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深圳文學前途無量。現場觀眾感受到了文學在推動社區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深圳文學創作的無限可能充滿期待。
張克老師發言
張克老師是文學領域研究型學者,他談到深圳文學30年的時候,南翔老師的作品《深圳作家訪談錄》留下了重要的信息,過去的10年黃東和老師(老亨)在推動“睦鄰文學獎”,也累積了寶貴的深圳經驗。近些年來深圳文學的“深圳”,正在符號化、精神化,直白使用“深圳”這個詞語、符號的現象日漸增多。從寫作者和“深圳”的心理距離來看,心理距離不同會影響到作者關于“深圳”書寫的語態。他從深圳第一部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和近年來深圳有影響的文學作品中,深入剖析“我”的價值,引導現場觀眾理解深圳文學內在線索,得出“我”的情態非常豐富,深圳文學的“我”,不僅是人物的“我”,還有敘述者的“我”和作者“我”,三個“我”關系核心是作者要尊重敘述者,敘述者要尊重人物。尤其是小說創作要自帶民主氣質,當然現代藝術也要呵護作者的意志,作者要在自己的意志和小說文體的民主性上取得平衡。“深圳”的符號化、精神化現象本身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共同體意識覺醒的產物,“我們”的意識正在發展,值得留心,他期待閱讀到更多更好的深圳文學作品。
活動圓滿成功大合影
在三位嘉賓的精彩對話中,現場觀眾不僅領略到了深圳文學獨特的時代魅力,對深圳文學發展走向充滿了期待。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文學愛好者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此次“深圳文學的近景與遠觀——文學三人談”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深圳文學界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展示的平臺,也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深圳文學將在傳承與創新中繼續蓬勃發展,為這座創新之城增添更加絢爛的文化色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