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平縣人民法院五溝營法庭成功調解一起贍養費糾紛案件,實現了情與法的有機融合,弘揚了和諧、友善、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孝老愛親、老有所養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案件簡介:董某今年88歲,膝下四子三女,和老伴兒一直跟隨小兒子生活。今年八月,董某的老伴兒突發疾病去世,思妻情切下喝藥欲隨老伴兒而去,小兒子和二女兒發現及時,將董某送至漯河某醫院,幾天后,董某出院。出院后,由誰贍養老人犯了難。董某的部分兒女認為老人是在胡鬧,是假喝藥,小兒子認為其墊付的醫藥費應均攤,女兒認為兄弟種著父母的責任田應當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七個兒女均以各種理由相互推脫。經村委和轄區司法所調解無果,董某將七個兒女告上法庭。
審理過程:承辦劉法官接到該案后,考慮到本案主體關系特殊,老人的贍養問題迫在眉睫,需盡快解決,遂第一時間聯系各方當事人了解情況,在了解案件詳情后,發現子女們對贍養老人問題上癥結在于許多家庭瑣事長期得不到解決,導致親屬關系緊張。承辦法官充分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想法和訴求,極力緩解老人和子女間的對立情緒,對各方進行了認真開導,引導其說出心中的委屈,解開心結,同時從法理、人情、孝道、家風傳承等方面對當事人進行逐一解釋和疏導。
調解工作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半,歷時三個半小時,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各方就老人的贍養問題、大額支出均攤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署了調解協議。一起劍拔弩張的家庭贍養糾紛,平靜落下了帷幕。
法官說法: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贍養老人不僅是情理和道義上的問題,更是法律規定的每個子女應當負擔起的責任,是家庭的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所在。養老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大家要自覺傳承敬老、尊老、養老、助老傳統美德,在親情面前多一份感恩,在利益面前多一分理性,不要讓利益成為橫杠在親情面前的鴻溝。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第一款: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四條: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馮占華 劉丹丹)
關鍵詞: ?西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