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可持續交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資料圖】
近日,以“可持續交通:攜手合作助力全球發展”為主題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在北京舉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方在本次論壇期間提出《交通部長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上的聯合行動倡議》(《北京倡議》),呼吁各方積極采取行動,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可持續交通而共同努力。本次論壇還發布了《2022年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可持續交通取得長足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可持續交通取得了長足發展,現在進入了新階段。
“從硬件上看,現代化的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加快形成。”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近日說,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群,規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6軸7廊8通道”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我國交通創新能力、實力充分提高,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交通國際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報告》圍繞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開放合作、安全應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交通治理八個方面展示我國可持續交通最新進展,分享我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實踐。其中,在交通治理方面,2022年中國交通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建設,交通發展軟實力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機構撤并、職責整合、人員劃轉等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推動落實執法規范化長效機制,開展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常態化查糾整改,實施執法隊伍素質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綜合采用分路段、分車型、分時段、分出入口、分方向、分支付方式等形式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29個省份(海南、西藏無收費公路)出臺250項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
推進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工作,對交通運輸領域67項行政許可事項制定實施規范,38項部級行政許可事項制定辦事指南。推進“跨省通辦”擴面增效,新增“航運公司符合證明查詢核驗”等一批政務服務事項納入“跨省通辦”事項。持續擴大道路運輸電子證照應用服務范圍,電子證照生成量達539萬張。累計超過815萬輛道路普通貨運車輛通過線上方式辦理年審業務。
分享可持續交通發展方案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論壇期間分享的鐵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備受關注。
近年來,中國鐵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鐵路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9.8萬公里增長到2022年的15.5萬公里,其中高鐵從0.9萬公里增長到4.2萬公里,電化率從52.3%提高到73.8%,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配置高效、國際聯通的鐵路網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鐵路運輸供給能力、服務品質和安全水平,為世界軌道交通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據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介紹,中國鐵路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鐵路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鐵路能耗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數字技術與鐵路業務融合發展水平加快提升,智能鐵路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初步構建,正跨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在郵政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國的實踐同樣可圈可點。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說,中國郵政業堅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行業發展重要原則之一,健全法規標準政策體系,注重科技創新賦能,在服務社會、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積極貢獻力量。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豐說,郵政業借助網絡覆蓋廣、觸達人口多的優勢,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搭建全球最為先進的運輸網絡,在多國擁有最大規模的能源車隊,提供多樣的低碳產品和服務。
全力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
諸如此類可持續交通發展的實踐還有許多。《報告》稱,中國交通將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推動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服務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為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據李揚介紹,下一步,我國會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過程中,圍繞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方向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國際合作五個方面發力,全力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
“中國鐵路正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費東斌表示,愿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與世界鐵路同行深化務實合作、共享發展紅利。
趙民說,希望大家攜起手來,推動各國政府和郵政快遞企業加快行動,為更好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實現全球郵政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