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入推進社會保險經辦數智化轉型”“在全國首個接入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實現社會保險服務事項辦理線上線下同步”……
走進江西省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經辦大廳,電子屏正循環播放著中心拍攝制作的“江西社保這十年”宣傳片,向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傳播人社聲音。
這是江西省人社政策宣傳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省人社部門將辦事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加強人社政策宣傳、方便企業群眾更好享受政策作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腳踏實地為民造福。
(相關資料圖)
“人社工作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一頭連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頭連著民心。江西省人社廳堅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強化宗旨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開展人社政策宣傳,傳播惠企利民‘好聲音’、架起便民服務‘連心橋’。”江西省人社宣傳中心主任汪建輝如是說。
人社政策宣傳送到群眾身邊
以百姓之心為心,是江西省人社部門對人社政策宣傳工作形成的共識。
“我們幾乎人人都有一張社保卡,但不是每個人都清楚社保卡具體有哪些功能”“我手上拿到的就是一張社保卡,卡面上有我們的社會保障號碼和開戶銀行等信息”“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社保卡都有哪些功能”……
這是新余市人社部門推出的“社保卡功能你知道多少?帶你快速玩轉社保卡”宣傳短視頻的內容。“每年新余市人社局都要由各科室(單位)根據自己的業務和職責,至少創作一個內容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新余市人社局副局長郭光明告訴記者,在政策宣傳中,人社部門捕捉社會關切,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及時回應,讓人社惠民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宣傳短片、微信專欄、網絡直播等宣傳方式,已經成為江西人社部門持續吸引群眾“關注度”的主要手段。其中,“江西人社”微信公眾號粉絲數突破260萬,每年推送文章超1900篇,閱讀量達3000萬人次,推送的“三支一扶”人物風采、電子社保卡實用貼、高校畢業生勞動保障權益維護政策解答,以及“明天開考,我們為你‘劃重點’”等,均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讓官方發布更加有溫度,讓權威發聲更加接地氣。江西人社部門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講述群眾身邊正發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故事,讓大家感受到政策落實落地的亮點成效,展示人民群眾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南昌,“你問我答”“政策來啦”“學法小講堂”等一系列政策宣傳專欄,通過漫畫圖解問答、案例分析解讀等形式,把專業政策簡明易懂地闡釋出來。
在吉安,人社部門直面群眾關注,由主要負責人帶隊,做客市“黨風政風”廣播欄目,現場回答群眾熱線咨詢,宣傳人社有關政策。
人社政策宣傳,要讓群眾愿意聽,就必須在讓群眾聽得懂上下功夫。
“這樣以案例解釋政策的形式,比照搬條文更容易讓我們理解”“宣講中的案例借鑒性很強,以后遇到相關情況我們可以直接參照辦理”……
這是不久前,九江市人社局舉辦勞動關系典型案例宣講活動結束后,一些企業負責人發表的現場感受。
在宣講政策的同時,九江市人社部門制作的“集體協商薪酬激勵十大典型案例”宣傳冊,也受到很多企業負責人“追捧”。
“從管理方案、薪酬制度,到成長晉升、績效考核,宣傳冊內容包含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諸多要素,十大案例涉及企業類型也比較全,涵蓋領域廣泛,為我們做好企業管理提供了一本重要‘參考書’。”不少企業負責人如是表示。
在通俗易懂上做文章,以群眾熟悉的語言、活潑的方式來宣傳人社惠民政策,是江西人社政策宣傳的一個特點。政策只有讓群眾街談巷議、口口相傳,才能多點落地,在共享共鳴中產生強音符。
“務虛”與“務實”齊飛
把宣傳做實,這是江西人社部門做好政策宣傳的準則。
近日,南昌市的洪城就業“職”通車開進西湖區朝陽洲街道。
“需要相關工作經驗嗎?上崗會不會收我培訓費,需不需要交服裝費……”在活動現場,街道居民孫先生在向江西綠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詢問物業經理崗位的情況。
“這種形式很不錯,本想是來咨詢自己能享受的政策,結果又找到了工作,還了解了崗位待遇。”孫先生說,半個小時的交流,他已和企業達成初步意向,“等活動結束,我就和他們去公司談上崗具體事項。”
“隨時來、隨時聘、即刻定”,將人社政策宣傳和招聘相結合,“務虛”和“務實”捆綁推進,不僅是南昌市的創新之舉,在江西全省也有著很強代表性。
江西玉峰電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配電箱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產銷一體化的小微企業。2022年以來,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和成品交付面臨延期壓力,造成流動資金緊張。2022年4月,新余市人社部門負責人在入企宣講政策時發現這一情況,馬上為玉峰電器介紹了創業擔保貸款續貸的相關政策,并幫助公司進行了申請。不到10個工作日,企業的續貸放款就通過審批,解了企業燃眉之急。“這200萬元貼息貸款,可真是雪中送炭,穩定了企業生產,保住了企業100多名員工的就業崗位。”江西玉峰電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深有感慨。
人社政策宣傳進校園、進社區、入企業,必須與辦實事、解決急難愁盼相結合。
“按照相關規定,2021年9月1日后的死亡人員繳費年限滿30年,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就能夠領取24個月的撫恤金。”2023年3月,市民朱先生來到南昌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辦理家屬的在職人員死亡一次性待遇支付業務,辦理過程中后臺審核科室在審核檔案時發現,檔案內存在一張姓名不一致的材料,會影響其視同繳費工齡的認定。朱先生為尋找解決方案,來到“洪城社保專家解憂工作室”,工作室常駐成員艾俊了解情況后告知其只需要到家屬生前所在單位開具身份證明即可,但原單位已經注銷。在艾俊的多次溝通聯系下,朱先生最終成功找到原單位留守人員,并由其補齊相關手續,成功領取到遺屬待遇,同時送來一面寫有“為人民辦實事,做群眾貼心人”的錦旗以表感謝。
“洪城社保專家解憂工作室主要處理歷史疑難問題和接待室轉辦的涉及多科室的業務難題。”南昌市社保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社保中心在設置洪城社保專家解憂工作室的基礎上,增設了社保綜合業務接待室,由后臺10個業務科室首席代表組成,主要負責處理一體化經辦系統內不能受理的業務,以及對群眾在辦理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政策解答,“在解憂室的運行中,我們通過‘個案’找出共性,并根據共性優化現有業務經辦規范,以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讓經辦服務在與解決群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
在江西,群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社工作人員的身影,每一位人社部門工作人員既是政策宣傳員,又是問題疏導員,更是群眾辦事員,人人都有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的責任,將困難和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
群眾才是品評員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實際感受是最直觀反饋,政策宣傳亦是如此。
“如被拖欠工資,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或掃碼進入平臺進行反映”“撥打12333熱線電話進行政策咨詢或投訴”……
2023年4月27日,江西省人社廳勞動關系處處長林祖平來到江西師范大學,為在校師生帶來“大學生就業與勞動保障權益維護”政策宣講。
活動結束后,商學院2019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馬瑞祥告訴記者,這場生動的宣講讓他們在求職路上少踩“坑”,“對我們應屆畢業生來說,宣講來得及時,內容非常實用。”
“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復雜情況,需要專家給予相應的指點。人社部門此時將政策送進校園,滿足了這個階段學生最迫切需要。”江西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王小凡如是說。
“我就是人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在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管理人事部副經理張飛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2018年,張飛從江西理工大學畢業,恰逢當地人社部門出臺人才引進政策。“人社部門及時將政策送到巨石集團,我成為了第一批受益者中的一員,每月補助1500元,三年共拿到了54000元。”張飛告訴記者,直到如今,人社部門都會將好政策及時傳遞到公司,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政策對提升公司的發展活力、穩定人員隊伍、提高員工素質都發揮了極大作用。”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出發點,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加大政策解讀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和服務對象更好地知曉人社政策、享受政策紅利。”江西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葉志忠如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