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當前火熱的研學團中,存在一類較為特別的現象--“工位研學”。有的機構組織中小學生到互聯網公司研學,了解上班族的日常狀態。不少“工位研學”活動涵蓋了內外資公司,簡介上寫著研學的目標--“樹立學業理想,筑夢未來”。
時下,研學團非常火爆,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研學項目五花八門。不僅有常見的非遺研學、科普研學、軍事研學、種植研學、高校研學等,還有許多新開發出來的研學項目,“工位研學”就是其中之一。乍一看,中小學生到互聯網大廠了解上班族的工作環境和狀態,有些超前。實際上,這種“工位研學”可幫助中小學生真實地認識社會,更好了解相關職業,有利于引導他們未來進行職業規劃。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綜合素質。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工位研學”,可視為一種入門級的職業教育。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不了解職場,對未來從事何種職業也沒有概念。通過實地參觀企業,讓中小學生在親眼所見中了解職業,可逐漸樹立明朗的職業目標。
近年來,有的工廠、公司對外開放,接待中小學生團隊參觀,介紹生產工藝、產品特點、市場銷售等,還會安排動手實踐環節,讓中小學生學習操作設備、制作產品等。這種參觀學習寓教于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新鮮感,對中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大。
“工位研學”應市場需求而生。互聯網大廠具有工作環境好、收入高、人員素質高等特點,被視為就業“香餑餑”,成為不少求職者的向往之地。相應地,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互聯網大廠就業,由此對“工位研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不過,部分“工位研學”項目設計較為粗糙,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比如,讓中小學生圍著工位走一走、拍拍照就算學習了,顯然難以達到教育、引導效果。因此,在設計“工位研學”項目時,還需要組織者與相關機構深入溝通,豐富內容、拓展方式、深化實踐,提高研學水平,加深中小學生對職業的理解,讓“工位研學”取得應有效果。
期待更多工廠和企業專門設置對外開放區域,像主題公園一樣,將先進技術、設計理念展示給大眾。也可以經常接待中小學生和親子家庭參觀流水線生產,讓他們了解產品設計、品質服務等。這對于傳播企業文化、幫助中小學生接受職業教育,都大有裨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