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企業和項目單位招工難、技術工人總量不足和年齡老化等問題,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社局緊緊依托市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專班(簡稱產改專班)高位推動、整合資源、優化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技工院校為重點、校企合作為基礎”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特別是立足產教融合發展,探索創新了“人教崗”一體化技能人才開發的新模式——通過技工教育這個樞紐,用擴大招生數量、提供訂單培養等方式,來充實、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滿足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讓有待開發的人力資源通過技能教育匹配到適合的崗位上。
這種模式打通了“人從哪里來、如何培養和向何處去”的堵點,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有機統一。
(相關資料圖)
架構三位一體
齊齊哈爾市注重構建政校企三位一體新機制,他們以齊齊哈爾技師學院為核心,引入22家大中型企業、13個市直部門和16個縣(市)區,構建起技能人才來源和職工崗位技能提升的區域性聯合體——市產教融合發展中心。中心下設辦公室,與市產改推進專班合二為一,即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開展調查摸底
齊齊哈爾市啟動建設了城鄉青年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規上工業企業職工培訓需求信息庫,實名制收錄35周歲以下未穩定就業的“兩后生”29.33萬人和企業未來三年擬培訓職工4.98萬人。
目前,他們對城鄉青年勞動力資源信息庫進行了年度動態完善,“兩后生”在庫23.71萬人;同時,按照產業鏈供應鏈對企業培訓需求信息庫進行了重建,市、縣(市)區兩級重點產業企業擬培訓職工在庫8.3萬人。
強化技工教育
齊齊哈爾市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統一了齊齊哈爾技師學院和中國一重技師學院編制待遇,實現兩校一體化發展,編制、管理、招生和教學相統一;組織縣(市)區協助市本級技工院校招生,截止目前,共協助市本級重點技工院校招生8400多人。
挖掘用工崗位
齊齊哈爾市啟動建設了規上工業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收錄未來三年企業用工崗位1.43萬個。目前,按照產業鏈供應鏈對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進行了重建和擴充,動態維護后入庫用工崗位3.31萬個。
他們以此為依托,截止目前,落實企業技能人才用工“訂單班”130多個,培養企業所需基礎操作人員超過5600人,為全市重點產業企業生產和項目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性技能操作人才。市本級四大技校招收的2020級學生,60%已畢業入職或頂崗實習,其余40%,其中一部分為初中學歷入學需要在校讀四年拿高級工證,另一部分升學念了高職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
齊齊哈爾市以市產教融合發展中心為平臺,由企業提供用工需求,與技師學院共同招生招工和開設技能人才“訂單班”;企業提供職工培訓需求,優先與技師學院開展培訓;校企共同制定專業設置規劃、技能人才培訓方案和開發教材,建設兼具生產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和安置畢業生就業。
他們特別針對技工院校訂單學生,培育主體實行“雙元制”,培養過程實行“雙師制”。他們依托市產教融合發展中心成員企業,以大師、工匠和勞模為重點,建設了“技能人才培訓師師資庫”,供技工院校按需聘用。截止目前,通過發動申報和組織評選,已入庫了4個批次技能人才培訓師,共計176人。
推動名師帶徒
齊齊哈爾市以企業為主陣地,針對企業職工,以培養“工匠型”高端人才為目標,推動企業、技工院校的專家骨干、大師工匠和勞動模范等高技能人才與優秀青年結成“師徒對子”,發揮“傳幫帶”作用,手把手地傳授技藝,加快形成企業“大工匠”循環培養機制。在評選各級工匠、技術能手等技能榮譽時,他們把是否有“師帶徒”經歷、“師帶徒”數量和“師帶徒”效果作為前提條件之一。中國一重啟動了為期2年的“新型學徒制”暨青年技能培訓行動,1143名青年職工與企業“師傅”和學院“老師”簽訂了“師帶徒”培養協議。
落實資金支持
齊齊哈爾市對技工教育招生對象免除學費,承接培訓享受補貼;對吸納技工院校學生見習和畢業生就業企業給予補貼或獎勵,對開展崗位技能提升、新型學徒制等培訓企業進行補貼;把勞動和技能競賽前置進入市本級技工院校課堂,市政府每年給予一定的引導資金支持。
進行考核約束
齊齊哈爾市從市產改專班角度,每年都把年度技能人才開發任務細化成相關指標,明確打分標準和責任主體,對縣(市)區進行考核。從市委角度,把市產改專班開展的年度考核作為全市人才工作考核的內容之一,每年都賦予一定分值,并通過全市人才工作考核接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目標考核體系之中,很好地發揮了高位推動的“指揮棒”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