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直播帶貨”已成為一種新型商業形態。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洛陽市偃師把握新形勢下的新機遇,積極探索,舉行“百村萬人造星計劃”村播培訓活動,深入推進新型職業創業帶頭人運用電商就業創業,引導群眾就業創業。
走進偃師區村播培訓班,電腦、補光燈、手機直播支架等設備一應俱全。此次培訓主要采用“電商+直播”的培訓新模式,面向偃師直播愛好者、電商從業人員,共吸引對短視頻直播帶貨感興趣的學員400余名參加。培訓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學習了開通直播賬戶、直播軟硬件設備準備、直播時布光和布景的技巧等內容,同時了解了景別設定、視頻剪輯、產品銷售與推廣等專業性內容。
未來3年,偃師將為全區各行政村(社區)培訓直播達人1萬余名,通過網絡直播讓偃師的農產品、工業產品和文旅勝地等走向全國。
(相關資料圖)
在偃師,像“百村萬人造星計劃”村播培訓班一樣的其他培訓班不在少數。近年來,偃師精準施策,以穩崗位、提技能、促就業為中心,持續推動就業促進工程,幫助眾多農民工實現高質量就業。
“這次培訓真不錯,通過老師通俗易懂的講解,我掌握了月嫂的知識技能,往后找工作更容易了,待遇也能更好了。”前不久,剛參加過月嫂實操考試的偃師區伊洛街道西寺莊社區居民王小艷開心地說。
當天,伊洛街道邀請了專業保健按摩師進行授課,吸引了轄區內50余人前來參加培訓。課堂上,講師用通俗的語言,進行現場理論授課和操作訓練,然后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試,手把手、點對點進行傳經授技。通過培訓,學員們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提升了自身素質和整體技能水平,考核合格之后,發放相應的技能證書。
偃師緊緊把握持證這個“牛鼻子”,把提升勞動者技能放在首要位置,把促進穩定就業放在關鍵環節,把群眾增收致富作為最終目標,全面提高偃師勞動者隊伍素質,促進技能就業、技能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前行。
偃師區大口鎮溫村的張曉斌,在外務工多年。“我和朋友一同在三門峽干電焊工,他一個月6000塊,我一個月不到5000塊,就是因為他考了個證”,言語間,張曉斌滿滿的不服氣。
“春節前,村里宣傳說有免費培訓,培訓完了可以考證,有了電焊工職業資格證,我再去三門峽干活,一個月最少也能拿六七千元工資”,說到這,張曉斌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在偃師,像王小艷、張曉斌這樣參加技能培訓,獲取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理論知識+實操演練的學習方式,掌握家政、電焊、保健按摩、電子商務、農藝工等技術,有了技術、考了證書,找工作再也不發愁。
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源。
2023年,偃師堅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樹牢“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理念,通過增設培訓科目、配強培訓力量、擴大培訓覆蓋面等方式,在原有培訓科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美容師、美發師、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公共營養師、漢服唐裝造型美妝師、西式面點師、電工、叉車工等科目,較好滿足了群眾就業創業需求,增加了就業創業空間。
今年以來,偃師認真按照“圍繞特色產業抓培訓,圍繞與勞動力輸出地合作抓培訓”的指示精神,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198人,新增技能人才11037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37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67人,新增返鄉勞動力創業32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96筆、資金6560萬元,間接帶動2072人實現就業。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事關鄉村人才振興,事關高質量就業創業,事關人民群眾生活幸福。今后,偃師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傳引導,在充分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分批次、分類別開展職業技能‘精準’培訓,切實讓廣大群眾一證在身、一技在手,進而帶動更多人員持證上崗、技能就業、技能增收。”偃師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