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職業騙薪”團伙作案手法令人驚詫。以其中一對夫婦為例,他們每天8點鐘到A公司打卡簽到,9點多到隔壁商務樓參加B和C公司的面試,下午1點鐘參加D公司例會,再去E公司辦理離職手續……夫婦二人化身“時間管理大師”,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入職公司超過300家,僅月工資收入就超過60萬元。
不難看出,這些人在騙薪方面的確很專業。他們既了解詐騙目標的需求和特點,也善于偽裝成勞動者利用法律來拿捏企業的“軟肋”。他們不僅能周密規劃時間,在不同企業之間周旋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還懂得發展下線、召集群眾演員配合作案,從中獲取提成。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職業騙薪”不可輕視。一旦被這些人盯上,輕則會出現財產損失,重則會因這些騙子與人才錯過,打亂發展計劃錯失機遇、影響長遠發展。
不過,再“職業”的詐騙,終有“露陷”的時候。警方的介入成功揭露了這些騙子的真正面目,也給廣大中小企業提了醒。
一方面,招聘人才時要擦亮眼睛。這些人之所以盯上中小企業,是因為大型企業招聘一般比較嚴格,除了仔細審核應聘人員資料,還會進一步開展背景調查。而有的中小企業缺少這些核實、了解環節,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要嚴格細化。這些人中有人曾創下單月入職28家企業的紀錄,暴露出相關企業日常管理存在諸多漏洞。比如,只重視銷售人員有沒有業績,卻不重視對銷售人員的細節管理,自然發現不了其中貓膩。如果被騙企業將銷售人員的業績考核細化到每周甚至每天,恐怕這些騙子就很難有作案的時間和空間了。
此外,企業也應善于發現疑點、調查疑點。當新入職人員的社保費遲遲無法繳納、承諾的業績頻頻沒有兌現,企業不能只聽他們解釋,而應針對疑點進行周密調查。那時,“職業騙薪”自會露出馬腳,企業也能避免上當受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