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扎根檢修一線的“電網醫生” 世界快看點

2022-06-16 16:14:43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圖為李征在記錄變電設備數據。


(資料圖片)

傍晚時分,位于國網冀北唐山供電公司的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里燈火通明。該公司二次運檢一班副班長李征和工作室成員們正在開展“變電站蓄電池組不停電跨接或更換單只蓄電池裝置”項目試驗。“這個項目成果可以減少變電站蓄電池故障造成的風險隱患,進一步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李征說。

鉆研業務、革新技術、傳承工藝……從業23年,李征始終扎根電網運維一線,憑著對電力事業的滿腔熱忱和不懈努力,從一名變電站值班員成長為一名高技能人才,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

勤學苦練,鍛造過硬本領

2000年大學畢業后,李征一直在變電站生產一線工作。剛參加工作時的他看不懂業務規程、不了解安全規范,甚至連電工的基礎工器具--絕緣拉桿都用不好,在關鍵項目中一點也幫不上忙。

“雖然我是‘小菜鳥’,但也有大志氣,我相信只要努力學習,終有一天也能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懷著這樣的信念,李征踏踏實實地跟師傅們學習,工作上遇到困惑和難點就記下來,回去對照書本仔細研究。漸漸地,他對變電站內設備參數指標、安全狀態、周圍環境及特點等都了然于心。

沒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手,每個技能人才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從重大保電任務,到設備“疑難雜癥”會診,哪里有學習實踐的機會,哪里就有李征的身影。幾乎所有的節假日,他都是在變電站里度過的,不怕苦、不喊累,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磨煉,很快,他練就了一雙快速識別設備缺陷和隱患的“火眼金睛”,成長為變電運維專業技術達人。

2019年,李征從變電運維專業轉到二次檢修專業。面對陌生的領域,他不僅沒有絲毫退卻,反而激起了學習干事的熱情和韌勁。“學習是克服‘本領恐慌’的法寶,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靠著不服輸的勁頭,李征幾乎每天看書到深夜,每天利用工余時間鉆研檢修技術,只要有時間就跑到二次檢修現場,向老員工請教問題、討教經驗。才來一個多月,光學習筆記他就記了兩大本,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快速提升。

“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用技能報效國家、回饋社會。”練就扎實技能,擔當時代重任是李征的初心使命。2021年底,在北京冬奧會籌備階段,他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設備驗收和制定保電方案。“我提出的‘變電站蓄電池組帶電檢修技術方案’被采納,發現并處理專用變電站交直流混線等設備隱患26項,讓奧組委能源專家也為之折服,為點亮那場舉世矚目的‘冰雪盛宴’貢獻了力量。”李征言語中洋溢著驕傲和自豪。

時間見證奮斗者永不停歇的腳步。參加工作以來,李征共發現變電站嚴重設備缺陷1228項,處理電網運行異常和故障457起,避免經濟損失達4700多萬元。

銳意創新,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技能追求沒有止境。既要埋頭苦干、精益求精,又要創新前進、實干巧干。”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如何不斷創新技藝,把活干得更快,更是李征常常琢磨的問題。

曾經,李征在工作中發現室外變電站設備架構上普遍存在飛鳥筑巢情況,極易造成設備短路甚至損壞,嚴重威脅變電站設備安全。“盡管站里也有‘超聲波驅鳥器’設備,但鳥類沒幾天就適應了,值班員甚至能看到鳥在驅鳥器上停留。”他說。

為了解決這一隱患,李征不停地查資料、做試驗,甚至用3個月時間自學編程,在一遍遍的研發、試驗、修改、再試驗中,終于研制出了“變電站專用激光自動驅鳥裝置”,實現了激光驅鳥技術首次在變電站的實踐應用。其研發的鳥類習性匹配系統為該領域首創,此項成果榮獲全國電力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二等獎、國家電網公司青創賽銅獎和河北省優秀科技質量成果獎。

隨著工作經驗積累,李征發現,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系統供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對電力職工技能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電子系統技術更新也非常快,只有不斷學習、探索創新,才能跟上電網發展的步伐。”李征說。

近年來,極端天氣愈加頻繁和強烈,城市電力系統屢受沖擊,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與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為提高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李征萌生了研發“變電站智能防汛監控系統”的念頭,但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在研發關鍵傳感器部件時,眾多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均給予了‘不可能’‘國際上尚無先例’的答復,但不嘗試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李征說。

憑著倔勁和鉆勁,李征帶著幾名青年員工,開展大量“頭腦風暴”和千余次計算機模擬驗證,最后,不僅攻克了關鍵傳感器技術難關,還成功研制出集微氣象智能預警、室內滲漏監測、主動防護、自動防倒灌及站內排水等功能為一體的“基于AI的變電站智能防汛監控系統”,填補了國際智能防汛技術空白。

截至目前,李征共完成科技創新成果68項,獲得國家專利121項,4項科技成果填補行業空白,累計創效達9500多萬元。

薪火相傳,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培育更多電網技能人才,是我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要不遺余力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年輕人,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李征這樣想,也這樣做。他在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時,發揮“傳幫帶”作用,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傳承工匠精神,傳授精湛技藝。

2013年“李征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李征始終秉承“出成果、出人才、出經驗”的理念,積極開展導師帶徒、“揭榜掛帥”、科研攻關“賽馬制”等活動,將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工作室成員,培養了一批既懂原理又精通實際操作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從事電氣設備二次檢修的陳雷雨就是其中之一。

“工作室有專業的設備和儀器,為我們提供了實際操作和施展技能的空間,而且,有征哥這樣的榜樣在身邊,他身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我們深受感染。大家學得有動力,干得有勁頭!”陳雷雨說。

2015年,李征在“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基礎上打造了全國首個“公益勞模創新工作室”。隨后,“地道橋積水覆冰監測報警裝置”“路燈漏電報警防護裝置”“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裝置”“全天候果樹、農作物驅鳥器”……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農民脫貧致富、建設美麗鄉村作出積極貢獻。

如今,與李征簽過師徒合同的42名員工全部成長為高技能人才,團隊共完成科技創新成果168項,其中,獲評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08項,專利授權256項,總結提煉操作法、運行規程300余項,為企業創效達1.45億元。

談及未來發展,李征表示:“在平凡崗位上秉承初心、開拓創新、傳承匠心,在工作實踐鍛煉中攻堅克難、創造非凡,扎根電網一線再立新功!”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