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實施社會保障改革提質工程,開展全民參保擴面專項行動,推動社保經辦規范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升全區社保經辦服務質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靜默認證 智慧助老
“我什么都沒管,養老金就打到卡上了,這可太省心了。”張鳳琴和外地工作的女兒視頻通話時說。
張鳳琴家住在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鎮東興村,兒女全部在外地工作。張鳳琴總想著兒女抽空回來幫她辦理認證,現在養老金自動發放至她的銀行賬戶中,解決了老人的難題,也避免了兒女來回奔波。
烏海市社保中心創新服務手段,在大數據技術的強勁賦能下,推行“無形認證、政策找人”的服務模式,2.6萬名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完成靜默認證,由群眾“自主認證”變為部門“數據認證”,實現了“智慧助老”,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社保經辦機構聚焦養老金資格認證的難點、堵點,依托公安、民政、交通、衛健等部門的戶籍數據、死亡數據、出行數據、核酸數據、疫苗接種等數據,探索打造靜默認證模式,多元比對、精準判斷待遇領取人員的生存狀態,構建起以信息比對為主、遠程自助認證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認證新模式,讓退休人員在“無感知、零打擾”的情況下完成資格認證。截至目前,全區117.39萬名待遇領取人員享受到靜默認證。
注重宣傳 助力擴面
“聽眾朋友們,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來到直播間宣講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政策,大家有問題可以撥打熱線電話咨詢。”近日,烏蘭察布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走進該市融媒體中心《行風熱線》直播間,普及社保知識,傳遞“聽得清、聽得懂、聽得進”的社保好聲音。
去年,內蒙古自治區出臺“十四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擴面聯席會議制度和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方案,各級、各部門建立養老保險擴面聯動工作機制,派單式分解任務,推進養老保險擴面專項行動。線上,各地借助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介,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多角度、廣覆蓋地宣講,有效提高了社保經辦宣傳的覆蓋面、精準度。線下,各地社保經辦機構成立全民參保宣傳工作組,深入到自然村、社區、企業,送政策下鄉、送服務上門,提高社會保險政策知曉度,確保應保盡保。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開展了“手拉手”結對聯系基層活動。該中心派出20多名干部,深入全區23個旗縣區,下沉一線紓困解難,深入群眾解讀政策,助力養老保險擴面。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各級社保經辦機構組織開展社保宣傳90余場次。
“數治社保” 織密防線
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緊抓數字政府建設契機,開啟數據賦能“加速跑”模式。
據了解,今年,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建立了全區統一、高效、便捷的智能財務管理平臺,覆蓋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應用,將各險種基金統一納入平臺管理,實現全區社會保險基金“一本賬”。該中心組織全區經辦機構開展數據治理,對標部級數據規范,通過研究庫表結構,厘清共性問題;通過分析數據,篩選數據,形成問題數據清單,明確流程,分類實施。系統數據質量通過人社部評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
此外,為推動社保經辦轉型升級,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研發待遇資格認證管理平臺,通過海量數據共享篩選,實現各險種待遇資格認證數據共享,精準判斷待遇領取資格,實現待遇自動停發,有效保障基金安全。該中心同步將疑點數據通過平臺集中下發,各級經辦機構可實時查看、下載,有效監控督導各地進行治理。對于基礎信息缺失、錯誤的個人和單位數據,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完善相關數據項,提升數據質量。
如何讓各類平臺數據資源在有限的時空內轉化為提升社會保障成效的可信可靠資源,數據共享、平臺共用給出了答案。內蒙古自治區社保中心聯合公安、民政、司法、住建、交通運輸、衛生健康、醫保、稅務等13個職能部門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風險防控數據共享比對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采取定期會商、專題會商等形式,及時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實現自治區級數據共享比對、疑點信息協查,有效解決了數據共享難、共享程度不高等問題,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務提供了支撐,探索出可推廣可復制的“內蒙古社保樣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