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27日—28日,第二屆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國際會議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會上,江蘇省重點應急管理學院,常州市應急管理學院,常州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動力電池安全與事故防控技術工程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合作平臺集中揭牌,并集中發布了一批我國在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方面的最新技術裝備、解決方案、應用成果。
“高校是推動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領域技術裝備創新和培養國家應急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力量和主力軍。我們將緊緊圍繞城市安全發展,通過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搭建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推動安全重點學科的融合發展,強化大安全與大應急背景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加速培養國家、行業、企業急需的復合型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高層次人才,助力重點企業完善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體系,不斷提升城市智慧韌性安全水平。”常州大學校長徐守坤說。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教授看來,高質量發展需要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與條件。當前,隨著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和新技術新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再僅僅是應對自然災害,城市安全正面對著新的挑戰。強化預警預防和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是確保安全重中之重的工作。
范維澄認為,我國在構建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體系上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晚,致使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與應急管理能力仍不足,技術裝備和預警預防還不完善,專業高層次復合人才較為缺乏。政府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的專項規劃建設,要在強化風險評估、監測、預警的同時,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院所、高校和企業合作優勢,加深國內外安全領域之間的合作,推動新方案、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與融合應用,建立起靈活、機動、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體系。
常州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邢志祥介紹,近年來,我國突出問題和需求導向,正在加速構建完備的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體系,并高度重視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人才隊伍建設。應急管理部、教育部等啟動了相關人才培養計劃,并在高校設立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和教育廳在江蘇省內遴選建設了常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7所省重點應急管理學院,重點培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
“下一步,我們在應急管理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將打破現有的教學機制和人才培養方式,通過校政企合作,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等特點,有針對性定制開發一批課程、建設一批虛擬實訓平臺等,為國家培養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還將面向社會開展應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助推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國城市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撐。”邢志祥表示。
在常州市常務副市長李林看來,本次會議的舉辦為常州進一步完善城市安全與應急體系的建設,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也為常州解決“新能源之都”建設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技術、方案。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任棟認為,要通過持續推進科教融合、產業融合,積聚起更多的智慧與力量,為未來城市安全“保駕護航”,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建設。
會上,專家學者重點圍繞城市公共安全、石油化工生產安全、應急管理與救援處置、智能安全與信息化、新能源與新材料安全等5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系統分析了學科發展的新趨勢,形成了多方面合作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