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漢賦四大家”之一,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被譽為“賦圣”、“辭宗”。幼居蓬州(今四川南充蓬安)。大賦《子虛賦》名揚四海,為求愛卓文君所賦《鳳求凰》流芳百世。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司馬相如還是漢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傳至今的有《諭巴蜀檄》《難蜀父老》《諫獵疏》《封禪文》等。雖然有部分著作在歷史上起了一些消極作用。盡管如此,從整體上看,在語言的運用和形式的發展等方面,司馬相如對漢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圣”。同時,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于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
關鍵詞: 當壚賣酒的故事是什么 司馬相如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