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為參保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踐行“記錄一生、服務一生、保障一生”的承諾,廣西社保經辦機構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檔案數字化建設,不斷提升社會保險業務檔案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助力社保經辦模式轉型升級。
(資料圖)
建設社保檔案“一張網”
從2019年起,廣西在系統建設過程中堅持頂層設計,檔案系統與業務系統同步規劃設計,上線統一的社會保險經辦業務服務平臺,集成各種業務系統與檔案系統,實現業務檔案一體化,建成包括檔案管理在內的全區社保“一張網”。
廣西社保中心統一全區電子文件分類方案、保管期限、檔號規則的配置,并根據業務變化及時更新,保證“一張網”內生成的電子檔案同一管理標準,方便共享利用;全區縣級以上經辦機構均構建了業務受理、經辦、歸檔全流程在線管理機制。同時,檔案系統、電子檔案數據以及賬戶權限由信息部門統一管理,保障電子檔案信息安全。
推進社保檔案“電子化”
廣西社保中心緊緊依托業務檔案一體化這張“高速公路網”,積極推進存量檔案、增量檔案數字化,建設全區共享電子檔案數據庫,加速電子檔案流轉和應用,讓社保檔案記錄更全面準確、保存更完整安全、應用更方便快捷。近年來,全區各級社保機構大力推進歷史留存的紙質檔案數字化。截至2022年10月,廣西全區社保業務紙質檔案數字化率達56%,自治區本級達73%。2022年起,全區社保機構實現增量檔案全部電子化管理。通過電子檔案資源大集中,自治區、市、縣三級電子檔案資源以授權方式共享利用,申請人可在廣西區內100多個經辦機構異地調閱社保檔案,實現查閱業務檔案“免跑腿”。
賦能經辦模式轉型升級
依托社保檔案數字化管理,廣西社保經辦機構不斷提高社保檔案利用效果,打通社保業務經辦數智化最后一個環節,通過社保檔案網絡傳遞,化解群眾辦事多次往返等難題,進一步提升了社會保險經辦能力和服務效能。
一是實現全區“一網通辦”。廣西社保經辦機構采取“授權受理、流轉經辦、電子反饋、電子歸檔”方式,實現社會保險業務多渠道、跨地域辦理,全區范圍內任一社保經辦機構均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辦理社保業務,辦理結果通過移動設備、自助機、柜臺等多點反饋,電子文件則按照預歸檔號自動流轉到屬地歸檔。
二是“打包辦”。打破就業、社保等業務壁壘,將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結果關聯的多個事項打成一個“包”,提供套餐式服務。“包”內一套材料對應多個事項,各業務部門共享使用,材料集中統一歸檔,切實減少群眾辦事提供多套材料的負擔。
三是“免申即辦”。通過內部校驗或第三方數據共享獲取信息自動辦業務,如職業技能鑒定信息系統與社保業務經辦信息系統聯網、數據共享,符合條件的參保人無需另外單獨申請,在網上下載打印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點擊確認相關信息即可享受技能提升補貼,實現“免申請”“免跑腿”辦理。
四是“材料復用”。業務經辦可直接調用歷史業務辦結后留存的電子圖片,參保人在辦理新業務時不需重復提交材料,極大提升了辦理效率,便利參保群眾。
便民服務無止境。下一步廣西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聚焦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的現實需要,全面實施社會保險檔案標準,將社保檔案記錄好、保管好、留存好、利用好,更好地服務經辦模式轉型升級,切實提升參保企業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