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一些人在吐槽職場“內卷”“焦慮”的時候,發生在騰格里沙漠邊緣銀光集團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
據報道,銀光集團曾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目前是國家重點保軍和軍民結合的國防特種化工骨干企業,是國家含能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及聚氨酯產業的搖籃。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曾經“風吹沙打臉,曝日照荒丘”。地理位置偏遠、氣候環境惡劣和工作條件艱苦等不利因素,使得這里成為“職場流失地”,不僅“孔雀東南飛”,甚至連“麻雀”“小鳥”都留不住。近年來,銀光集團實施“引、育、用、留”四大人才工程,將這里打造成“人才育苗場”。如今,在沙漠邊緣的幸福職場,一株株“青苗”扎根一線茁壯成才,逐夢國防深海。
人才是第一資源,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支撐。念好“人才經”、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就要制定和完善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吸引和調動更多優秀人才聚集。
所謂“引、育、用、留”四大人才工程,即營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環境。幫助職工解決生活問題,提供學習培訓、職業規劃、素養提升的“一條龍”服務,每月發放人才津貼,提供每年15萬-30萬元的人才最低工資保障,實施職工患病住院費用、門診治療費用報銷和一次性幫扶救助……一系列措施,讓入職的青年職工告別“生活焦慮”。在這里,有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只唯能力的“賽馬”機制,有鼓勵有思路、有想法、有辦法、有能力的青年員工做創新攻關“帶頭人”的激勵機制,有12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每年開展20余類勞動技能競賽……諸多制度性安排,為青年職工鋪設了成長“快車道”。
談到如何留下人才,很多人會說要為人才搭建平臺和舞臺,要給人才提供購房優惠、子女入學便利。銀光集團的實踐告訴我們,營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環境,應當形成閉環,否則人才政策在施行中就容易出現“斷裂地帶”。近年來,各地都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做文章,但有些地方引來人才,卻留不住人才,原因之一就是政策出現了“斷裂地帶”。只有構建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閉環,才能實現引得來、育得好、留得下、用得上。
打造更多吸引人才的“育苗場”,需要強化磁場效應,著力引進、培養和集聚人才。一方面,堅持以人才培養工程為引領,著力建設一支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素質優良、滿足當地需要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堅持以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為保障,深化選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營造平等公開、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環境。人才創業創新平臺更加完善,才能實現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