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在山東省泗水縣卞家莊,種植大戶喬友紅忙著與幾名村民將采摘好的一筐筐草莓覆上保鮮膜。
“昨天新來的訂單,一大早就裝好發走,送到客戶手中才會盡可能保持新鮮口感和美味。”今年51歲的喬友紅是村里專門負責智慧農業大棚種植、管理的農戶。“我們的草莓采用立體高架種植、無土栽培、臭氧殺菌,澆純凈水,口感優越,盡管價格比普通草莓貴兩倍多,但供不應求。”
同樣忙碌的還有卞家莊黨支部書記孔慶亮。“按照村里第三個五年發展規劃,百果園擴建至1000畝,新引育鄉村振興合伙人20人,創業園新增入駐企業10家,還要擴建幼兒園、幸福食堂,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孔慶亮說。
卞家莊位于泗水縣最西部,一度是有名的“空殼村”。截至2016年年底,全村有貧困人口66人,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80%以上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鄉村振興基礎薄弱。
蝶變始于2017年。那一年,泗水縣人社局牽頭實施“泗郎回鄉”創業工程,制定出臺資金、稅收、土地等一攬子政策,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卞家莊抓住機遇,制定了“南工業、北農業、農旅融合”的特色發展路子,村莊開始加速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
走進村南的創業園,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片火熱景象。“當時返鄉創業時,想盡可能節省時間趕訂單,這邊正好有標準化廠房,還提供用工、安保、食堂等系列服務,考察中當場就決定搬這了。”入駐多年的山東欣怡翔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表示。
經過幾年努力,如今創業園占地面積近800畝,有標準化廠房11萬平方米,吸引26家企業入駐,每年可帶動卞家莊及周邊200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
村北的百果園現有櫻桃基地523畝、葡萄基地20畝、智慧農業大棚1萬多平方米,以此延伸出休閑采摘、農事體驗、農家樂等鄉土特色產業。“以前窮的飯都吃不上。我們這代人大都一輩子在村里種地,靠天吃飯,哪能想到今天還能這樣種地、發展旅游。”今年73歲的村民劉振平深有感觸。
如今的卞家莊正全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村里建起了文化健身廣場、鄉村振興館、幸福食堂等,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0余萬元。村內老人不僅能夠經常免費品嘗新上市的水果,還擁有每月在村內任意超市免費購買50元物品的“零花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