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江蘇省溧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食田畔家庭農場內,南瓜、西紅柿、玉米、黃桃長勢喜人,陣陣花果香飄來,沁人心脾。
“這是原種貝貝南瓜,我們采取的是有機種植方式,雖然產量不高,但是美觀的外形、甜糯的口感廣受客戶好評。”食田畔家庭農場負責人汪輝說,“我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專業,畢業后也一直從事相關的工作。但工作幾年后,經過考察和了解,我發現政府對返鄉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2016年,汪輝回到家鄉,在吐祥村創辦了食田畔家庭農場。他根據當地土地狀況,選擇適宜的農作物品種,堅持使用生物有機肥料和發酵農家肥,既保護了土壤環境,又保證了產品品質,并堅持人工殺蟲、除草,物理防治病蟲害,從而生產出真正的綠色農產品。
目前農場種植貝貝南瓜、甜糯玉米、錦繡黃桃等特色農產品50余畝,稻鴨立體綜合種養60余畝,苗木種植50余畝,年均總產值200余萬元,農場的線上銷售已占銷售總額的80%。
今年65歲的施小蘭是土生土長的吐祥村人,家里有7畝多田,過去是“靠天吃飯”,收成時好時壞。現在,她把自己家的田按每畝650元流轉給了汪輝的食田畔家庭農場,一年能有4500多元的租金收入。她還在農場打工,一年收入2萬余元。“這樣就有兩份收入,足夠生活了。”施小蘭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而像施小蘭這樣的長期本地務工人員,食田畔家庭農場聘請了5人,負責農場的田間管理,根據工作時長按時領取報酬,最多的一人年收入3萬余元。
據了解,近年來,為鼓勵人才向鄉村流動,溧陽市大力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計劃,每年開展部、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每年培育不低于1500人次。2022年年底,汪輝成為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對象。參加“頭雁”項目培訓后,他更加堅定要加強與農業高校的聯系,引進適合自身需求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決心。
“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相信農業大有奔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汪輝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