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拜訪一位朋友,朋友讓我看他新創作的一幅畫。畫里的年輕母親笑容滿面,走在春天的田野,母親右肩挑著秧苗,背上綁著一個小男孩,左手提著一個茶壺,身邊跟著一個提竹籃的小女孩。朋友告訴我,這是他母親年輕時的形象,背上的男孩是他,女孩是他姐姐。朋友自豪地告訴我,他母親很能干,忙完家務,又要忙農活,一生養大了五個兒女。朋友讓我給這幅畫取個名字,我說就叫“勞動之美”吧!
朋友的畫讓我想起多年前在中國美術館看過的當代著名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畫中的父親皮膚黝黑,臉上的皺紋如刀刻斧鑿般,父親只剩一顆門牙,嘴唇干裂,端著一個破舊的瓷碗,正準備喝水。油畫《父親》設色凝重,刻畫細膩,一位勤勞、淳樸、節儉的農民形象躍然紙上。朋友也喜歡羅中立的畫,尤其是他的《故鄉》系列,那些作品畫幅不大,卻讓人感受到古老山野的清新氣息和童年生活的溫情回憶,給人一種寬廣祥和之感。
說起勞動之美,朋友說最近在構思,想把一些與勞動有關的古詩詞畫出來。在朋友的案頭,我看到了他抄錄的幾首古詩詞。第一首是唐代布袋和尚的《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筆者的家鄉地處江南水鄉,插秧隨處可見,這首詩賦予勞動場景以禪機、哲思,讀之回味悠長。第二首是《詩經》中的《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芣苢就是車前草,該詩描述了一群女子在田野里一邊采摘車前草、一邊歌唱的歡快場景。
我也喜歡古詩詞,便和朋友搬出幾本古詩詞工具書,查找與勞動有關的詩詞。《詩經》中寫勞動的詩歌很多,《魏風·伐檀》中的伐檀號子、《魏風·十畝之間》中的采桑歌、《周頌·良耜》中的收割謠、《周頌·豐年》中的豐收歌、《小雅·無羊》中的牧羊曲,等等,這些詩歌將勞作的辛苦、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激昂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尤其喜歡唐詩,找出了幾首自己鐘愛的與勞動有關的唐代詩歌。白居易的《觀刈麥》詩云:“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這首詩寫的是婦女和孩子為正在辛苦勞作的男人送飯的場景,從側面描繪出勞動的辛苦和一家人的溫馨,與朋友剛創作的畫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于白居易的白描,王維《春中田園作》中的“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將春天欣欣向榮、農民歡快勞作的場景寫得情趣盎然。
我最喜歡的一首寫勞動的唐詩,是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今安徽貴池西)銅官山下,冶銅爐依次排開,熊熊的爐火映照天地,裹著火星升騰而起的濃煙變成了紫色。皎潔的月光下,冶銅工人的臉被映得和火一樣紅,大家熱情高漲,齊聲唱起勞動號子,遠處的河水都被震起了浪花。這首詩將爐火、紫煙、明月、歌曲、寒川融在一起,寫出了勞動的壯闊之美,極富感染力。
本是賞畫,卻變成了一次勞動詩歌之旅。我和朋友皆意猶未盡,我打算回去再翻翻詩集,找出更多勞動主題的詩歌,朋友說他已經有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先從《詩經》的勞動場景畫起。
“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綠叢中。話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勞動中。”勞動之美是世間大美,古時如此,現在亦如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