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洛陽賞牡丹,去淄博吃燒烤,赴西雙版納感受潑水節的熱辣,在今年的最美人間四月天,這三個城市吸引了眾多人的注意。牡丹之于洛陽、燒烤之于淄博、潑水節之于西雙版納皆不稀奇,為何今年這三個城市卻因之在文旅領域火爆“出圈”呢?或許,借助新近學者提出的一個概念“城設”,能窺到其背后的邏輯和奧秘。
【資料圖】
所謂“城設”,即城市設定,是對城市文化和形象建構的總體性描述。比如,提起春城,人們會想起昆明,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征便是昆明的重要“城設”;提起清明上河園,人們會想起開封,大宋文化是開封的“城設”之一。換句話說,一個城市的“城設”就是其基于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等特征,獲得的一張文化名片。
在我國經濟社會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城設”這張名片變得愈發重要,其已成為增加市民認同感和城市識別度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持續加速,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對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了很深的歸屬感,對城市的發展也有了更多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與此同時,“千城一面”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不僅影響到一個城市的居民對自己所生活城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制約了城市吸引人才、發展文旅等轉型升級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城市有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是多么重要。
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城市高度重視城市形象的打造和展示,通過突出自己某個或某些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增加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從平面媒體時代的“浪漫之都,中國大連”“芳草天涯,海角明珠”等城市形象宣傳,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多城市的文旅局局長通過短視頻為城市代言,都是想讓城市有個好的“城設”,進而為城市吸引人才,拉動當地消費。
當然,打造“城設”不只是為了對外展示形象,更重要的是為城市的未來科學謀劃,激發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一個成功的“城設”必然建立在對城市自身全面、準確認識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城市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文化遺跡、民風民俗乃至獨特的精神氣質等,為城市繪出一幅能團結人們為之奮斗的藍圖。這張藍圖的激勵作用是難以估量的,我們已經看到不少成功的案例:有的城市多年來力倡文明禮讓,其現已成為市民們自覺遵守的習慣;有的城市高度重視城市衛生,干凈成了市民們最引以為傲之事……提出一項符合實際的“城設”并為之努力,整個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都會隨之提高。
打造“城設”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構建城市文化認同、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但一個好的“城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需要系統謀劃、久久為功。
以最近熱度很高的淄博燒烤為例,其“一夜成名天下知”實則是精耕細作、厚積薄發的結果。多年來,淄博燒烤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既保留了淄博燒烤鮮明的特色,也讓燒烤經營做到不污染、不擾民、秩序好、市容好。2015年至2022年間,淄博市年均新增燒烤企業超過331家。去年,淄博市連續第五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是在此基礎上,今年,淄博市圍繞燒烤做文章:推出多條專門定制的“淄博燒烤”公交路線,來淄博實習、游玩、訪友的市外高校在校大學生半價入住38處青年驛站,開通“燒烤專列”……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助推,淄博燒烤有特色、服務好的“城設”一下子立了起來。
好的“城設”打造起來很難,維護則更難,有時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會讓千辛萬苦樹起的“城設”崩塌。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有的地方好不容易把當地的特色景觀推介出去,卻因一次過高的收費,讓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有的地方本有著口碑良好的特色物產,只因商家的一次利欲熏心,給招牌上留下了難以去除的污點……
那么,如何讓“城設”擺脫易碎品的屬性,成為一塊經得起考驗的金字招牌呢?
首先,深入調查研究,選好“城設”。在“城設”打造中,自然地理是基礎,歷史文化是支柱,圍繞這兩者樹立的“城設”必然更加牢固、久遠。就像洛陽的牡丹,根植于洛陽悠久的歷史、厚重的人文積淀,即便種在綠化帶里,也會讓游客產生無限的遐想。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和魂,這便是越來越多的城市愈加重視發掘文化資源的緣由。
其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悉心呵護城市形象。移動互聯網時代,好名聲來得快,丟得也快。一個城市在打造“城設”的每個階段,都要真誠、細心、用心,充分激發、調動市民們的自豪感和積極性,真正把城市建設成“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家園。
圍繞“城設”做文章,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條有益思路。如今,已經有不少城市打出漂亮的“城設”牌,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城市加入這個牌局。
(圖為云南西雙版納傣族園中的潑水節活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