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車川村村道兩旁這些別墅式的民房,都是村民依靠玉器加工收入蓋起來的。”甘肅省武山縣山丹鄉車川村村民、鴛鴦玉雕刻傳承人令軍平介紹,“每到農閑時節,村里到處都是機器打磨玉器的聲響。加工一個夜光杯,需經選料、鉆棒、切削、掏膛、沖碾、細磨、拋光、燙臘等2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后,我們把加工好的酒杯、茶碗按照每對三四十元的價格賣給收購商,再由收購商將這些產品銷售到國內外。”
據武山縣勞務辦主任何銀東介紹,素有“眾山皆藏鴛鴦玉”之稱的鴛鴦鎮邱家峽,已探明鴛鴦玉(蛇紋巖)礦儲量達3.24億立方米。“上世紀八十年代,來自酒泉的琢玉人在車川村邊的渭河灘頭發現了大量的鴛鴦玉山料,這些山料被運往酒泉制作成夜光杯等酒具,由此走向全國各地。”
近年來,為促進鴛鴦玉產業轉型升級,武山縣整合玉器加工資源,延伸玉器加工、銷售鏈條,不僅成立了鴛鴦玉協會,還成立了瑰寶通匯、賀店美玉、靜云軒、瑩豪玉器等企業和山丹玉器加工專業合作社,吸收脫貧戶參與玉器產業,增加家庭收入。目前,武山縣從事玉器加工企業10多家,玉器專業制作村30多個,年產值突破一億元。如今,“武山夜光杯雕”不僅被列入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帶動的鴛鴦玉器加工已成為帶動全縣創業就業和經濟發展的品牌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鐵桿手藝”,“鴛鴦玉雕師”也成為當地助力鄉村振興的勞務品牌。
被稱為武山縣直播帶貨第一人,并被推薦為全縣勞務品牌“鴛鴦玉雕師”形象代言人的陳佳麗,現為縣鴛鴦玉直播基地負責人和瑰寶通匯玉器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2022年,她簽約甘肅省電子商務協會,被聘為網紅庫優秀網紅,還被評為武山縣高級農村實用人才。今年35歲的陳佳麗大學畢業后放棄外企工作回到家鄉,于2016年開始接觸網絡直播。在她的帶領下,武山縣已有超過5000人通過網絡展示推銷玉雕產品。同時,陳佳麗還創建直播基地,聘用12名專業帶貨主播,年銷售額達200多萬元,同時還帶動了當地快遞行業的發展。
何銀東說,過去,武山縣鴛鴦玉加工戶由原來的社隊企業變成家庭作坊生產,產品以傳統的夜光杯系列酒具為主。從礦山開采、產品設計、工藝流程、包裝裝璜、廣告宣傳到生產管理、營銷策略等環節一直缺乏專業人員。同時,沿用初創時的原始技法,機械程度化低,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產量有限,無法形成產業優勢。當地家庭作坊增多但是規模不大,且因無資金技術進行設備改造更新,從而限制了鴛鴦玉加工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對此,武山縣通過項目貸款扶持,打造出了山丹鄉鴛鴦玉原產地特色文化小鎮,以車德元、賈寶同、曹敏、令軍平等為代表的民間玉雕藝人逐漸涌現。他們發揮玉雕大師傳承作用,通過舉辦“武山夜光杯雕”技能大賽和玉雕傳承人培訓班,培育出一批年輕的玉雕工匠。
截至目前,武山縣從事玉雕加工專業戶達2000多戶,玉器從業人員超過2萬名,年產各種玉雕工藝品上百萬件。其中,車川村成為全縣最著名的鴛鴦玉加工制作專業村之一。全村共有315戶村民,其中玉雕家庭作坊近80個。為此,村民組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車川村開發出的玉器系列產品超過300個品種,每個家庭作坊除了勞務收入外,僅玉器加工制作,年人均收入在1.5萬元以上。
隨著武山縣鴛鴦玉器產業的發展壯大,在生產“夜光杯”的同時,當地還有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飛禽走獸等工藝品。目前,武山縣在全國設有鴛鴦玉器銷售網點40多家,產品遠銷20多個省市并走向了國際市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