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這么便捷,只需通過手機APP業務端申請辦理即可,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王靜說。王靜曾在廣州工作,因工作調動需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社保中心工作人員在15個工作日內為其辦理完結關系轉移業務。
(資料圖)
近年來,河北省各級社保經辦機構緊盯群眾反映強烈、辦事頻率高的社保事項,著力疏堵點、治痛點、解難點,拓展社保服務跨省通辦,全力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品牌。
建立標準
加強跨省通辦宣傳引導
2021年9月,河北省印發了《河北省第一批高頻人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辦事指南》,對18個第一批跨省通辦事項的辦理材料、辦理方式、辦理時限、收費標準、咨詢渠道等內容進行了細化,統一全省跨省通辦服務事項標準,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2022年底,河北省人社系統進一步完善標準文本,清理服務事項,優化辦事流程,精簡證明材料,制定了《管理規范》《事項目錄》《辦事指南》《經辦規程》《業務表單》《流程圖》6項標準,建立了全省統一完整的政務服務標準體系。
按照跨省通辦改革工作要求,河北省通過河北人社官網、河北人社微信公眾號、經辦大廳LED顯示屏、印制發放跨省通辦服務指南和明白紙等渠道,多方位向廣大企業和群眾宣傳跨省通辦服務,著力提高企業群眾對跨省通辦的知曉率和參與率,讓企業和群眾體會到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務。
數據賦能
推進跨省通辦協同共享
張海軍的父親是邢臺市一名退休職工,退休后生活在北京,每年都需要進行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自從養老認證能夠在網上操作后,他通過“河北人社”APP在線上完成認證,簡單又快捷,省去了來回奔波麻煩。今年,他還沒來得及去刷臉認證,養老金就已經按時發放了。通過咨詢邢臺市社保中心得知,工作人員已經通過大數據比對為他進行了靜默認證。
“對很多退休老人來說,每年的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都是件麻煩事,如今有了靜默認證,再也不用為這件事操心了。”張海軍說。
依托人社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河北積極推動跨省通辦工作落實落細,深入推進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共享,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推行寓認證于無形的資格認證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核實退休人員的領取養老金待遇資格。一體化服務平臺縱向聯通人社部83項跨層級跨部門共享數據,橫向匯集省內公安、民政、衛健、交通、統計、市監、住建、稅務等17個部門數據,打破了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實現與殯葬、就醫、乘坐飛機高鐵等實名驗證場景的信息共享。
為推動實現京津冀跨省(市)異地居住參保人員領取養老、工傷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工作,三地共同簽署了《異地居住人員領取養老、工傷保險待遇資格協助認證合作三方框架協議書》。2019年以來,河北省已連續五年開展待遇資格互認和認證數據比對工作,最大限度為京津異地居住參保人員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貼心暖心
提升跨省通辦服務效能
李濤原為河北航空有限公司職工,2023年3月因跨省流動就業,需要將河北省社保中心參保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至北京市海淀區社保中心。李濤通過掌上12333手機APP在網上辦理了轉移申請。從收到北京市海淀區社保中心的聯系函到河北省社保中心辦理完成,總計用時僅10個工作日,低于國家要求的15個工作日辦理時限,且辦理過程全程網辦,真正落實了不見面、跨省辦。
河北省聚焦企業群眾貼心暖心服務,努力優化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構建全時在線、渠道多元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公共服務線上一網辦、線下一窗辦,推進更多事項向電腦端、移動端、自助服務端等拓展延伸。通過建設全省一網通辦平臺,開通電腦端、移動端、自助服務端網報系統,實現辦事申請、進度查詢、結果反饋、服務評價的全程網辦;整合線下服務窗口,全省經辦機構大力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核、綜合窗口出件的綜合柜員制經辦服務模式,有效解決辦事需要跑多個窗口的難題。通過識別參保人社保卡、身份證、電子社保卡等身份憑證,群眾可直接在自助服務區辦理查詢參保信息、打印社保繳費憑證等多項跨省通辦業務。
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23項社保跨省通辦業務全部與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完成對接,通過全程網辦、多地聯辦等方式實現跨省通辦。參保人員可以通過登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掌上12333手機APP、電子社保卡渠道(包括微信、支付寶等)提交轉移申請,全面實現全程網辦、跨省通辦,辦事群眾零跑腿即可辦理關系轉移。據統計,2022年全省社保經辦機構辦理跨省轉移業務超過20萬筆。
目前,河北省社保中心已順利完成企業、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部級平臺對接,并與京津地區實現網上互聯互通,正在加快推進社保關系轉移信息數字化轉型與數據質量提升,對各險種轉移接續功能進行集成,實現轉移辦理、超期業務查詢統計和督辦等功能,提高跨省社保轉移業務辦結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