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譚師傅,我的電子手表不走時了,是不是沒電了,您給瞧瞧。”近日,在河北省臨西縣倉上社區設置的鐘表精修亭里,譚懷杰拿起專用開表器,利索地打開了表殼后蓋,用眼部放大鏡仔細檢查。“是沒電了。20元價位的一般使用一年,35元價位的一般使用2年,您換哪種?”
“35塊錢的吧。”
不一會兒,譚懷杰為顧客換好了電池。
譚懷杰今年53歲,從事鐘表維修行業已有20個年頭。
1988年,譚懷杰參軍入伍,由于心靈手巧、愛鉆研,在部隊學會了維修鐘表。退役回鄉后,靠著聰慧和努力,他買來各種精致細小的手表零部件,用一木箱盛著,騎自行車方圓十里八鄉逢集必趕,擺攤維修鐘表,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后來,譚懷杰又制作了一張長方桌,在桌面上搭個玻璃柜,用紅漆在玻璃上寫上“精修鐘表”幾個字,加上一把凳子、一輛二手摩托車,這成了他維修鐘表的“流動家當”,維修范圍也隨之外延到周圍二三十里,手表、掛鐘、座鐘、鬧鐘各式機械、石英鐘表都能維修,一天下來能賺個二三百元。
譚懷杰一邊維修一邊學習研究,他還會把維修心得記錄在筆記本上,時不時拿出來翻閱。譚懷杰所記錄的維修心得已經寫滿了5個本子。
近幾年,譚懷杰投資2萬元在倉上社區設立鐘表精修亭,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繼續為群眾提供鐘表維修服務,上門顧客絡繹不絕,年收入10多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