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往日秸稈扔進灶膛里,而如今秸稈變成能賣錢的‘金條’,我們稻草工藝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各大景區、農莊,各類秸稈造景吸引人氣。”近日,江蘇省沭陽縣景觀工藝品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周敏說。
近年來,沭陽縣鼓勵農民探索秸稈綜合利用,將秸稈變廢為寶,把過去堆在房前屋后的稻草,組織農民做成草繩、草簾并通過深加工利用,產生效益。以前一到麥收季節,村干部就開始頭疼,因為防燒秸稈要沒日沒夜地和村民“打游擊”。現在好了,房前屋后的秸稈變成了“香餑餑”,秸稈有了新去處,基本上就沒有焚燒現象了,讓稻草變“金條”,不僅讓秸稈有了好的出路,還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截至目前,沭陽縣將秸稈加工拓展到旅游、文化、環保等領域,擁有秸稈創意加工企業300多家,產品涵蓋干花、草繩、草簾、編織袋、食用菌、秸稈造景等10多個系列,從業人員達2.8萬余人,每年為農民帶來務工收入2億多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