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汝城縣社保中心將城鄉居保基金監管末梢延伸至村(社區),持續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風險防控體系,著力打通基金監管“最后一公里”,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
劃出紅線梳理責任清單
“全縣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達71340人,其中城鄉居保待遇領取人員61974人,占總待遇領取人員的86.87%。而城鄉居保基金監管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僅依靠縣級基金監管力量難以形成無盲區和無縫隙的監管格局。”汝城縣社保中心負責人說,將監管責任下沉至鄉鎮、村(社區),依靠基層組織、建強基層平臺、發揮基層力量,是新形勢下該縣維護社保基金安全的新路徑。
(資料圖)
汝城縣社保中心出臺《城鄉居保業務辦理10條責任清單和10條負面清單》,參保登記、社保費繳納、人員異動、死亡上報、資格認證等10項基層業務的職責任務和“紅線”“雷區”被逐一列出,以清單式管理推動監管責任下沉落地。
“我村有341名領取城鄉居保養老金人員,其中80歲以上老人58人,最高壽的是車塘二組的范明古老人,現年97歲,每月領取118元養老金……”在井坡鎮大村村,問到該村養老金領取情況時,村書記朱忠義娓娓道來,“作為村級社保協管員,協助管好養老錢,責任重大。對照人社部門梳理的清單,我清楚了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不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做了有什么后果,非常實用。”
突出主線夯實監管基礎
汝城縣社保中心聚焦平臺規范化、經辦信息化,在業務信息系統延伸覆蓋到村(社區)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衛健VIS系統為框架的全縣人口信息數據庫和死亡(服刑)人員信息申報登記管理制度,實現部門數據共用共享,推動風險防控關口有效前移。同時,聚焦管理精細化、隊伍專業化,在鄉鎮、村(社區)合理配備272名社保工作人員,明確具體落實監管職責的鄉鎮社保專干必須是在編人員,協同抓實監管工作的村(社區)社保協管員必須是專職干部。
“每及時上報一條參保人員死亡信息、每限期完成一名待遇領取人員資格認證、每核實整改一條疑點數據、每切換一張社保卡……社保部門均建立并動態更新臺賬,年終按比例撥付工作經費至鄉、村。去年兌現我鄉和所屬村工作經費近7萬元,這讓我們鄉村兩級做實基金監管工作更有干勁!”文明瑤族鄉社保專干朱小軍說,在持續加大資金、設施、人員投入的同時,社保部門還推出“天天學法規,開機五道題”學習活動,定期開展基金監管業務培訓,基層社保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獲得大幅提升。
筑牢防線落實公示制度
“劉家坑組的楊石鳳也滿60周歲了,開始領養老金了。”
“張老上個月走了,這個月的公示表沒有他的名字了。”
前不久,在熱水鎮橫瑞村村務公開欄,正在公示的城鄉居保待遇領取人員名單引得不少村民駐足觀看,公示表的醒目位置用大號字體印著監督舉報電話。
“對新增參保到齡人員,縣級按月篩查下發待遇核定公示表,要求所屬村(社區)進行不少于7日的公示并反饋公示情況。對按月領取待遇人員,縣級核對確認領取資格,每年1月,以村(社區)為單位對上年度領待人員名單進行公示,確保待遇發放工作公開、公正。”該縣社保中心負責待遇發放的工作人員說,落實城鄉居保待遇領取人員資格認證和公示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有效遏制了冒領養老金行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