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青是江西省吉安縣人社局工作人員。2021年,他走出機關辦公室來到偏遠山村楓岡村,幫村里出謀劃策,成為村委會的“主心骨”;從三尺桌臺上寫材料、填報表到擼起袖子、扎起褲管走進田間地頭,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變換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
關心關愛脫貧戶冷暖
第一次下鄉,曾紀青就來到了脫貧戶王輝慶家里。
(相關資料圖)
2014年,王輝慶因左眼永久失明而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愛人又患腰椎盤突出,夫妻二人看病花銷大,因病致貧而被納為貧困戶。王輝慶曾在某個養殖基地飼養過牛,也一直想發展養牛產業,只是苦于沒有資金。
曾紀青了解情況后,與王輝慶商定,幫助他到桐坪鎮鄉村振興站、鎮農商銀行申請信用貸款,利用楓岡村良好的自然植被和山區豐富的草牧資源發展養牛。
“多虧曾書記幫我家申請到了5萬元的貸款,鼓勵我購買了6頭牛發展家禽養殖。我會努力把這些牛犢服侍好,要不然真的對不起曾書記對我的幫助。”王輝慶說。
如今的王輝慶已經成為楓岡村養牛能手,存欄10頭,帶動6戶脫貧家庭發展家禽養殖產業。
蹚路子搭臺子興產業
上任以來,曾紀青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他帶領村組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分別到青原區、新干縣等地參觀,到本縣的敦厚鎮高塘村等地學習取經,召開全村農業產業發展座談會,大家相互交心通氣。座談會一場場地開,發展思路也慢慢變清晰。他們依托省級航空特色小鎮,凝聚發展產業脫貧點子,開出做活“綠”產業致富“藥方”。
“我們采取產業園的形式,讓大伙都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在一次村民大會上,曾書記向大家分享了對楓岡村整體發展的想法,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
“以前不知道種什么,種了也不知道往哪兒賣。現在好啊,村里一下讓我有了方向,后續的銷路都不用愁,我只管扎扎實實種就行了。”今年,村民王鈺生種植的草莓頗受市場歡迎,他帶著一籃子新鮮草莓特地向駐村工作隊道謝。
近日,走進楓岡村草莓種植園,大棚內春意盎然。翠綠的葉子間點綴著鮮紅飽滿的果實,新鮮草莓的清香撲面而來,體驗采摘樂趣的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
“我流轉了2畝地入股,在基地做季節工,加上基地分紅,一年下來保守估計可以拿到3萬元。”脫貧戶劉招媛算了一筆賬。像劉招媛一樣通過基地務工、入股分紅、鄉村公益崗、庭院種養等年收入超3萬元的脫貧戶在楓岡村有40多戶。
“組織上安排我掛點楓岡村,我就要融入村里,踏踏實實做些事情,真正成為楓岡村的一員。”曾紀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