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走近南京金箔

2022-03-21 12:31:15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據考證,我國的金箔源于東晉,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齊、梁、陳。江蘇南京是我國金箔的發源地,相關手藝綿延久遠,如今,南京在世界金箔生產中依然占據著重要地位。前不久,筆者參觀了位于南京市棲霞區龍潭鎮的中國南京金箔博物館。

中國南京金箔博物館是棲霞區的第一座博物館,也是世界第一家綜合性金箔博物館,以實物展品和工匠技藝展示,對國家級非遺“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江蘇省級非遺“南京傳統真金線制作技藝”進行生動復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走入展館,迎面是一幅金光四射的巨幅浮雕,紅木底板,下方是銀箔鋪就的大海,之上是九條金龍,金碧輝煌。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用傳統貼金工藝制成的。往里走,又是一幅巨型山水畫,這幅畫是在金箔上繪就,墨色濃淡有致,顯得富貴而不失雅致。

來到金箔技藝廳,一組組雕塑展示出了金箔傳統生產工藝的流程。一克黃金,經過化金條、拍葉、做捻子、落金開子等工藝流程,竟然可以打制成厚度僅為0.12微米、面積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讓人驚嘆南京金箔工藝之精美、匠人技藝之高超。

金箔打成后,還有出具和切箔兩道工序。金箔薄如蟬翼,這兩道工序對操作環境和匠人的細心程度有極高的要求--需在密閉的房間內由心細性穩的女匠人來完成。南京一年中高溫天氣多,在密不透風的房間里工作,女匠人們是何等的辛苦!熱得不行,只好少穿點衣服,這便是舊時男人不能進工作間慣例的由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金箔用的工具,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匠心之作。因為金箔太薄了,不能直接用手去取,匠人們發明了用柔軟而富有彈性的鵝毛去挑。講解員說,這鵝毛可不簡單,一只白鵝身上只有左翅膀上兩到三根能用。

再看切箔用的竹刀和下面的墊板。墊板是用貓皮繃成的,因為貓皮毛孔細,不會產生靜電,金箔在上面才能熨帖。別看這些工具不起眼,明代的百科全書式科學著作《天工開物》中可都有記載:“凡紙內打成箔后,先用硝熟貓皮繃急為小方板,又鋪線香灰撒墁皮上,取出烏金紙內箔覆于其上,鈍刀界畫成方寸。口中屏息,手執輕杖,唾濕而挑起,夾于小紙之中……”很難想象,古人是如何琢磨出如此精巧的工藝的!

“打了戲”是金箔鍛制工藝中的最后一個環節,能鮮明地體現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了戲”是南京人的口頭禪,意思是“終結了”,大戲就要落幕,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得接受。

“打了戲”要有兩個師傅一起參與,他們分別為正手和副手,上下對坐,交錯地打擊著方塊似的“家生包”。“家生包”是把金捻子一層疊一層地夾在烏金紙里,共有2048層,外面用牛皮紙包好。在兩個師傅配合默契的擊打下,“家生包”內的金箔越來越薄,直到薄如蟬翼、柔似鍛綢、輕若鴻毛。這個過程,兩個師傅需輪流捶打3萬多次、用時6個多小時。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段訪談,南京一位金箔師傅說,要想真正學好金箔制作手藝,最短需要3年的時間,每天至少練習5個小時,才能逐漸做到錘子不偏不倚地砸到準確的位置。這位師傅還說,反復練習使錘不只是為了把握好力度、準度,也為了磨煉心性--心情不好時,打出來的金箔表面的顏色就有點黯淡;如果心情大好,打出來的金箔顏色就會十分鮮亮。

這個略有些神奇的說法,讓我想起“仙家打金箔”的傳說。民間將東晉的葛仙翁(葛洪)視為金箔鍛制工藝的始祖,舊時龍潭打造金箔的人家都供奉著葛仙翁,香案邊上還要放把錘子。每次打箔,一定要燃香祭拜,祈求神靈保佑。這種祈求是一種心理暗示,當美好的情感與精湛的手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金箔也便有了璀璨的光芒。

從一個個展廳走過,金箔的工藝和歷史讓人驚嘆,金箔的用途也讓人大開眼界。除了入門處看到的可制成金箔畫外,金箔還可用于建筑裝飾、工藝品制作等多個領域,甚至還可以食用。早在唐代,中國人就認識到了黃金的保健和醫療作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氣,除風。”牛黃安宮丸、烏雞白鳳丸等名貴中成藥均有金箔入藥。在日本,往食物或飲料里添加金箔,是高級餐飲的象征。

金箔發展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個中緣由,除了黃金價值高、金箔用途廣泛等因素外,還在于打箔匠人那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永無止境的探索,正是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澆灌出了這朵璀璨奪目、常開不敗的奇花。

(圖為金箔匠人在制作金箔工藝品)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