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俗語的主人公——漢獻帝劉協。他被稱為史上最窩囊的皇帝,那么我們這位皇帝的一生是怎樣的呢?三國漢獻帝怎么死的呢?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和大家詳細介紹
漢獻帝劉協簡介
劉協,字伯和,生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是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兒子,母親為王美人,備受漢靈帝寵愛。靈帝病重,把劉協托付給蹇碩。公元189年4月,靈帝于嘉德殿駕崩。繼承人問題立刻引起宦官和外戚的關注。宦官蹇碩當時想先殺何進,然后立劉協為皇帝,不料計劃失敗。經一番爭奪,劉協的兄弟劉辯登上皇位,史稱少帝。
公元189年,董卓將少帝劉辯廢殺,立劉協為帝。董卓掌權以后,暴行不斷,劉協在董卓專權的的日子里生活了兩年。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漢獻帝劉協可以開始過好日子了,但好景不長,隨著李、郭之亂,他又落到李傕、郭汜手中。
作為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征,劉協不但沒有一展自己治國之策的機會,而且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危險。在困境之中,漢獻帝劉協逐漸成熟,他開始學習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利用一切機會向世人展示自己大漢天子的才華和個性,不甘心為傀儡。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長安出現饑荒,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人吃人現象。漢獻帝劉協下令開倉賑濟,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負責處理。但災情沒有絲毫改善,劉協懷疑侯汶貪污,竟然親自于御前量試做糜,并證實發放中確有克扣現象,于是下詔杖責侯汶五十,重新派人進行賑災工作,終于緩解了災情,同時也給朝中大臣們留下深刻印象。年僅十四歲的劉協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聰慧。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協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為車騎將軍,以牽制曹操;劉協又秘密寫下衣帶詔賜給董承,要董承聯絡忠于漢室的大臣、諸侯,共同鏟除曹操。劉協的這一次冒險,反映出他還是很有頭腦和見地的。不幸的是,劉協的努力因計劃泄露而失敗。
三國漢獻帝怎么死的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襲爵魏王。同年,眾多曹魏的親信大臣,在曹丕授意下,直闖漢獻帝寢宮,威逼劉協遜位。漢獻帝劉協于當年10月禪位于曹丕。不過,曹丕沒有加害劉協,封其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使用漢天子禮樂,建漢宗廟以奉漢祀。隨著漢獻帝劉協的退位,在中國統治了近二百年的東漢王朝也隨之結束了。
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獻帝病故,終年54歲。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謚號為孝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