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重慶市云陽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40萬人左右。針對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返崗的實際,云陽縣利用大數據思維、智能化手段、精準化服務,念好“早、準、精”三字經,全力做好數據監測、供需對接、出行保障、暖心關愛等農民工就業。截至目前,全縣轉移就業69.38萬人,服務重點群體20余萬人次,返鄉農民工再就業達到90%以上。
突出一個“早”字 強化部署
圍繞“農民工舒心舒暢返鄉返崗”,早啟動、早行動、早暖心。一是早啟動。自2022年12月開始,云陽縣啟動“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建立工作專班、充實工作人員,印發《云陽縣2023年春節前后就業創業公共服務活動方案》、《云陽縣返鄉農民工就業幫扶十七條措施》明確目標,全面部署,加強調度,截至目前云陽縣委縣政府研究部署5次,召開調度會議3次。二是早行動。運用全媒體向社會廣泛發布《致云陽縣廣大返鄉人員的一封信》;推送惠民利企政策包;歸集用工崗位1000余個,推廣抖音短視頻20萬次、抖信2萬條。微信朋友圈、抖音、電視滾動字幕等形式宣傳“云陽家門口就業”微信小程序32萬人次、發放政策宣傳單3萬份。三是早暖心。從1月10日起,在云陽高鐵站、汽車站設置就業創業流動服務站,為返鄉人員提供政策宣傳、需求采集、崗位推送、金融知識、權益保障、茶水等暖心服務15000余人次;組織返鄉就業創業座談會43場次;開展返鄉困難農民工送慰問、送健康、送禮包等暖心行動,發放禮包2000余份。
強化一個“準”字 抓實基礎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結果導向、閉環導向,采取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方式摸清返鄉農民工底數,掌握實情、研判形勢。一是準識別。主動對接政法委、大數據局、交通局、公安局及三大電信運營商、鐵路汽車等相關部門(單位)運用大數據聯合開展農民工返鄉返崗數據比對分析,累計收集返鄉農民工20余萬人。通過“云陽家門口就業”微信小程序、“云陽返鄉人員就業創業及返崗需求調查”二維碼等開展就業、培訓等需求調查,在線參與問卷調查2000余人,收集就業需求1023人、培訓需求247人。二是準摸排。發動全縣480名村(社區)勞務經紀人,全面收集農民工返鄉、返崗情況及就業、培訓等服務需求,落實數據日報、周報工作機制,建立實名制服務臺賬73997個。三是準服務。對返鄉暫無合適工作的1023名返鄉人員,開展一對一的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
圍繞一個“精”字 保障效果
圍繞“做有溫度的、精準的、周到的就業服務”宗旨,全力保障縣內外企業用工、精心組織外出返崗,以優質高效服務助推穩就業保就業。一是精崗位。“掃街式”上門征集縣內企業崗位,通過勞務協作機制精準對接縣城周邊區縣、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山東威海等重點用工企業和“”云陽面工“、建筑工等重點就業領域,共收集優質崗位需求695個,人員需求8408人。二是精對接。對有就業需求的1023人,通過大數據匹配,短信、電話和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向用工單位和求職人員雙向推送求職信息和用工信息;高密度持續組織線上線下“崗位雙選對接會”,同時開通“愛心快車”免費護送求職人員到企業現場考察體驗。截至目前,全縣召開縣級線下崗位雙選對接會3場、線上直播帶崗10場,達成就業意向1500余人;鄉鎮(街道)需求化、訂單化、精準化專場對接活動74場,達成就業意向1200余人。供需對接就業成功率同期增長50%。三是精輸出。通過線上線下需求調查,動態掌握節后務工地點、時段、交通等需求,提前與務工集中地所在企業和政府部門對接,開展“返崗直通車”行動,“一站式、點對點”,將務工人員從“家門”送到“車間”“、崗位”。春節期間共組織167名農民勞動力免費乘坐高鐵專車直達上海、護送47名脫貧人口、高校畢業生免費直到山東威海務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