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經過兩天系統的培訓,讓我體會到,參加勞動能力鑒定和履行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工作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與差異化,受益匪淺!”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庫骨科專家劉主任談起他在2022年底參加完吉安市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培訓后的體會時說。
勞動能力鑒定是保障職工工傷權益、防范基金風險的重要環節。去年以來,吉安市人社局聚焦維護勞動能力鑒定公平公正,組織開展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培訓,邀請南昌大學附屬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等具有多年鑒定經驗的江西省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授課。目前,吉安市中心城區10家醫療衛生機構的70名專家參加了首輪培訓,為更加規范、高效地開展勞動能力鑒定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講規定 明確專家責任
“參加培訓,改變了以往對勞動能力鑒定僅僅是技術性工作的片面認識,體會到作為專家合法合規出具鑒定意見的法律責任、公平公正維護職工工傷保險權益的民生責任。”許多參加了培訓的專家表示。
為進一步規范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管理工作,培訓中,來自省里的專家向吉安市的參訓專家解讀吉安市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管理辦法,講解開展勞動能力鑒定的權利責任,包括參加勞動能力鑒定業務培訓、研討、交流活動,按時完成勞動能力鑒定任務,對勞動能力鑒定醫療技術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同時告知,如一年內所提出的鑒定意見兩次以上被再次鑒定改變級別及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存在嚴重失誤、提供虛假鑒定意見、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當事人財物、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職責等行為的,會被吉安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解聘,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分科目 建立知識架構
結合吉安市近年來工傷職工的傷病情況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需求實際,省里的專家將課程分為骨科、眼科、內外科、職業病科,每個科目的內容分別進行了2個學時的理論培訓。同時圍繞《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解析1到10級定級原則,講解不同傷殘部位、功能障礙套用頻率高的鑒定條款。
培訓中,江西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曾劍文主任從人員身份確認、工傷傷情關聯性鑒別及偽盲、偽癱、偽聾的辨別等角度講解了多個案例,引起參訓專家的激烈討論。“身體各部位骨折愈合后無功能障礙或遺留輕度功能障礙,尺度怎么把握?”“四肢長管狀骨未拆除內固定術鑒定,是否要考慮功能障礙?”“眼科、職業病科的專家是否也要參加骨科鑒定?”培訓中,專家們通過學習交流,掌握了鑒定方法和標準,理清了鑒定思路和程序,解決了工作中的問題和疑惑。
目前,吉安市已建立起一支覆蓋市內52家醫療及服務協議機構共143人的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隊伍。吉安市人社局通過開展醫療衛生專家專項培訓,搭建起醫療臨床工作與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溝通的良性橋梁,進一步推動勞動能力鑒定更加專業化、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