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去年我在建筑工地收入有7萬元,這真得感謝人社部門組織的崗位培訓,讓我擁有了一技之長,就業不愁。”1月29日,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騰橋鎮松崗村脫貧戶吳桂賢說。
吳桂賢2010年不幸患上白血病,導致家庭經濟困難。2014年他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治療費報銷了90%以上。2021年,身體慢慢康復,醫生告知他可以做點技術活。
然而吳桂賢以前一直干苦力活,該學什么技術呢?吳桂賢想到,以前長期在建筑工地務工,不如學如何扎鋼筋或者電工技術等。幫扶干部吳中華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幫他登記報名參加臨川區人社局和鎮政府聯合組織的就業培訓班。
“反正是免費的培訓。”吳桂賢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參加了。在培訓班上,通過六天的理論知識、現場教學、學員互動等方式,吳桂賢初步學到了一些技術知識。培訓結束后,吳中華又介紹他到鎮上的建筑工地跟隨技術工實踐操作。經過一對一的技能學習,一個月后,吳桂賢基本掌握了扎鋼筋、打振動棒、電工等技術,從此他吃上了“技術飯”。
近年來,為拓寬脫貧戶增收路徑,臨川區人社局引導他們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積極開展勞動力就業需求摸底登記,精選電工焊工、裝飾裝修、農業種養、美容美發、手工編織等培訓科目,“按單點菜”,進行點對點的技能培訓。堅持“理論+實操”模式,大力提升脫貧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同時組織他們到企業、幫扶車間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近就地培訓,努力做到應培盡培、愿培盡培、能培盡培,為他們提供就業平臺,增強脫貧致富的“續航”能力。目前,全區共有2000多位脫貧戶經過培訓后,實現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