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坐等招工到上門招工,從企業挑勞動者到勞動者選企業,上門招工體現的不僅是招工形式與“方向”的改變,還有招工姿態與理念的轉變
一些勞動力輸入地和輸出地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可以精準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相關人才,為雙方甚至多地產業發展持續輸送高質量人力資源
近日,廣東省掀起了面向勞動力輸出大省的上門招工熱潮。在廣東省人社部門組織下,多家重點企業及人力資源機構乘著跨省招工專車,奔赴廣西賀州、貴港等地招工。
從坐等招工到上門招工,從企業挑勞動者到勞動者選企業,上門招工體現的不僅是招工形式與“方向”的改變,還有招工姿態與理念的轉變。企業放下身段帶著誠意和暖意上門招工,彰顯了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渴求。這樣的招工活動,有利于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促進勞動者實現更好就業,也有助于企業掌握用工主動,更好緩解招工難。上門招工實為保用工、穩就業的雙向奔赴,能夠實現雙贏甚至多贏。
比之勞動者到企業所在地碰運氣、找機會,企業把崗位送到勞動者家門口,無疑會受到勞動者歡迎。一方面,企業送崗上門,能豐富勞動者的就業選擇,拓寬他們的就業視野。一方面,勞動者在享受家門口找工作便利的同時,還能夠從容作出就業選擇。另外,企業上門提供就業崗位,往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可以降低勞動者的求職成本,提升就業崗位供需匹配度和勞動者的選崗成功率。
人社部門組織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上門招工,能夠保障招工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用政府公信力為招工誠信“打包票”,讓廣大勞動者就業更加踏實、放心。這也有助于規范招工程序,進而提升招工質量,有效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不少企業訂單暴漲、亟須補充用工之際,各地敏銳捕捉企業的用工需求,急企業之所急,辦企業之所需,組織企業及人力資源機構精準招工,并輔以發放新招員工獎勵補貼、以老帶新獎勵、中介機構引工補貼等激勵措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企業實打實的關愛和支持。這樣的上門招工可有效緩解用工難點、堵點、痛點,減輕其生存壓力,增強其發展動力,對推動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力的輸出地和輸入地不是簡單的招工、用工關系,而是相互借力、互相成就的合作關系。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到外地招工,不僅滿足了當地企業的用工需求,支撐其更好發展,也給勞動力輸出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其穩就業工作。有的地方在上門招工的同時,還與勞動力輸出地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開展人社部門對接、校企對接、人力資源機構對接、共享用工對接等活動,積極主動為企業招工、勞動力就業“牽線搭橋”。這些舉措不僅暢通就業路徑、拓寬就業途徑,增加了就業機會,也優化就業服務、營造良好環境,提高了就業質量。一些勞動力輸入地和輸出地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可以精準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相關人才,為雙方甚至多地產業發展持續輸送高質量人力資源。
對于勞動力輸出地而言,上門招工帶來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勞動力輸出地不乏脫貧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到這些脫貧地區招工,推送就業崗位,有助于穩定和提升勞務輸出地的就業率。就業穩了,脫貧群眾的收入也就穩了,脫貧攻堅成果就能得到更有效的鞏固,鄉村振興就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組織上門招工并推出配套政策措施,滿足了多方需求,創造出多維價值,釋放出積極信號。這樣的做法,給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和群眾就業注入了信心,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