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家政技能培訓活動太及時了。通過這次培訓,我既能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技能增收,又能盡自己所能為村民做好服務,真是一舉兩得。”2022年6月,河南省南陽市家政技能培訓活動期間,來自方城縣前莊村的學員王大姐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南陽市以推動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為目的,突出產業需求、社會需求和就業需求,堅持多措并舉、立體推進,為全市“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抓導向 營造技能強市氛圍
南陽市人社局聯合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出臺《技能人才支持工程實施辦法》,明確對引進技師、高級技師的重點企業,給予1000元、5000元補貼;對職業院校等機構與企業組織“冠名班”“定向班”的,按照每生2000元標準給予補助,引導鼓勵廣大勞動者積極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
為激勵技能培訓人員取得技能證書,南陽市人社局對完成培訓學時且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含特種作業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初級工1200元/人、中級工16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技師40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補貼;對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給予700元/人補貼;對初次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給予800元/人補貼,參加3年一次復審培訓并換發新證的,給予200元/人補貼;對參加培訓不低于40個學時且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800元/人補貼。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業的根本,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技能人才。”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強調。
為表彰為南陽市作出杰出貢獻的技能人才,2022年7月21日,南陽市委市政府高規格組織“十大杰出工匠”評選表彰活動,由南陽市市長王智慧親自為20名獲得“豫宛大工匠”榮譽稱號的高技能人才頒獎。南陽市在全市范圍內廣泛宣傳每一位工匠的典型事跡,切實增強技能人才的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充分營造出技能立身、技能就業、技能增收的良好氛圍。
抓培訓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想不到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這樣實用的培訓。國家政策好,我們也能學本領掙錢,對生活更有信心了。”近日,淅川縣荊紫關鎮的李大姐在參加培訓課時說。
南陽市家政服務業協會社會評價機構組織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員考試,并將取得證書的養老護理員介紹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等機構就業,介紹母嬰護理員到月嫂、家政公司、母嬰會所等企業工作,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參訓人員就業率、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目前,市家政服務業協會社會評價機構已經開展21批次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員考試,其中1549人已經通過考試、取得證書,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員高級工人均月工資分別達到4600元、11000元左右。
南陽市聚焦優質課程開發和相關教材編寫,圍繞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出版制作了綠色有機農業等教材資料,健全完善“培訓-考評-頒證-服務”工作流程,并圍繞現代化農業,遴選一批原材料生產基地、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產教融合產業,推動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
南陽市緊盯西峽食用菌、臥龍月季艾草、鎮平玉雕、桐柏茶葉等特色產業,采取集中培訓、分散培訓、線上培訓、田間培訓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把研發、加工、栽培技術等送到群眾家門口,年培訓近4000人次,發放專項職業能力證書3000余本。
“我們持續通過大力培訓,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技能水平;通過就業創業促進脫貧人員增收,引導自主創業,助力鄉村振興,讓技能培訓為脫貧人員帶去最有效最直接的幫助。”南陽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抓評價 優化技能人才結構
“我2021年進入公司工作,通過公司組織的崗前培訓和老師傅手把手教學,我很快就總結出了一套操作技巧。”河南華發紡織服飾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王俊玲說。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王俊玲就達到初級工水平,又從初級工晉升為高級工。在河南華發服飾技能等級評價中心,她通過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她已成為公司服裝制版部的組長,收入也實現了翻番。
自成立河南華發服飾技能等級評價中心以來,華發服飾有限公司的300多名工人中已有220人分別獲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等級證書。目前,該公司員工比學趕超的拼勁日益高漲,企業的工作效率、產品質量、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南陽市圍繞裝備制造、中醫藥養生保健、玉產品加工、月季和艾草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等產業,全面推動培訓評價質量提升。
“取證是培訓的目的,評價機構是評價取證工作的重要保障。”南陽市人社局黨組成員王建躍說。
今年以來,南陽市共備案各類評價機構242家。其中企業評價機構165家,院校評價機構32家,社會培訓評價16家,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機構29家,基本滿足全市技能人才評價取證需求。
截至2022年年底,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取證占比分別達到24.7%、44.7%、30.6%,全市重點產業取證7.98萬人,新增中高級以上技能人才占比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