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眾多,近年來,全區不斷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服務保障體系、推進服務方式向數字化轉型、持續提高該群體的社會融入度,在變化中不斷補齊服務保障短板。
確保社會保障“制度化”
余杭區暢通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參保渠道。在余杭就業的非本區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在辦理就業登記后,可按規定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暢通靈活就業醫療保險參保渠道,持余杭居住證滿1年的、未在異地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非本區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可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資料圖】
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當地圍繞靈活就業人員開展全周期服務,打造首個線下靈活就業服務中心,累計舉辦現場招聘會13場次,直播帶崗活動6場次,提供崗位6200余個次,累計為390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權益保障等服務。
切實加強職業傷害保障。當地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制度覆蓋面,啟動新業態平臺企業為從業人員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端口,累計促成117名新業態從業人員單獨參保工傷保險。
推動資源模式“數智化”
余杭區人社部門匯總篩選“美團”“餓了么”發布的靈活就業崗位信息,與區內優秀兼職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形成“靈活就業用工市場”崗位數據庫,推送優質崗位,獲取新業態從業人員數據3.4萬條。
同時,搭建“浙里辦”服務端、“浙政釘”治理端、數字駕駛艙3大智慧應用,提供招聘求職、技能提升、政策服務、權益保障、服務評價等多個信息資源,在政策服務專區上線“政策智推”功能,無縫推送可享受就業創業政策,繪制并發布“技能人才需求地圖”。
當地還對接與支付寶、芝麻工作證信息以及相關信用查詢接口,建立崗位發布多重審核機制,將求職者的用工經歷與征信體系掛鉤,確保雙方信息來源真實、安全合規、信息透明。現已通過接口獲取余杭區范圍內持有工作證人數14.4萬余人。設立“網簽電子勞動合同”模塊規范合同簽署過程,目前已完成網簽勞動合同42.7萬份,位居杭州市前列。在“浙政釘”和“浙里辦”設置用工滿意度雙方互評、工作支付調查、浙江“無欠薪”等集約化權益保障模塊,累計共受理投訴和各渠道信訪2557件,勞動關系案件1124件。
力爭群體服務“人性化”
為讓靈活就業人員有組織依靠,當地創新靈活就業人員工會企業單獨建、行業牽頭建、園區聯合建、試點創新建“四大模式”,試點物流市場企業建會,加大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行業建會入會力度,探索建立新業態互聯網基層工會保障機制,安排36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新業態基層工會陣地建設等項目,累計新建新業態企業工會52家、新就業形態聯合工會14家,發展會員4512人。
當地還建立健全“愛心驛家”服務驛站,聯合“騎士驛站”、黨群服務綜合體等,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愛心診療、技能培訓、公益維修、矛盾調解等專項服務,推出“常安驛”線上小程序,把驛站建成“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