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夏充分利用人社一體化系統大數據優勢,全面推行穩崗返還“免申即享”經辦服務模式,返還資金智能推送“無感辦”一鍵入戶、直達企業,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大幅度減輕企業經辦壓力,讓企業“免跑腿、免申請、免填表”即可享受政策紅利。
截至目前,寧夏通過“免申即享”穩崗返還經辦服務模式,向1.99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41億元,穩定就業崗位47.15萬個。
免申即享發放快
(相關資料圖)
近日,寧夏西夏天杰水泥有限公司遇到一件大好事。他們未提供申請材料,也沒有跑腿,卻收到一筆4.3萬元的穩崗返還資金。這場及時雨下到了企業的心里。原來,這筆資金是青銅峽市全面推行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服務經辦新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梳理,精準找到可享受穩崗返還的對象,將“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直接將穩崗返還資金打入企業賬戶。
寧夏金昱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堅持不減員、不減產、不拖欠員工工資,并依法足額繳納養老失業保險費,也領取到30.13萬元穩崗返還資金。“這種模式實現了由企業書面申領、到網上申領、再到不用申領的經辦創新,大大提高了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受益率,助力企業抗擊疫情渡過生產難關。”該公司負責人說。
對于寧夏金晶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免申即享”省了企業的不少麻煩。“以前穩崗返還資金都要我們自己申請,一遍一遍地跑流程。”企業相關負責人陳建偉說,自從“免申即享”政策實施后,企業只提供一個賬戶,資金就會如期到賬,省事多了。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不僅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資金發放時限,還采用了“免申即享”經辦模式,從知曉政策到資金到賬,全程無須申請,讓政策紅利快速、全面惠及企業。今年寧夏按照成熟一批、確認一批、發放一批的原則,企業無須申請、不必提供任何證明材料,由就業經辦機構通過信息系統后臺數據比對,提取符合領取資格企業信息,核定應返還和發放的金額。由于人社、稅務部門共享企業繳費銀行賬戶及賬號,企業可以快速、無感享受到返還資金。
返還資金用途多
最近,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收到了賀蘭縣人社局發來的“紅包”--4.2萬余元的穩崗返還資金。
“這筆錢我們用于幫助員工繳納社保費,保障了員工的基本利益。”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勇說,近兩年,疫情之下的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此項惠企政策如同及時雨,給企業增添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
“這筆錢的用途可不止于此,逢年過節的,公司給我們發放福利,還有員工餐等,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政策帶來的溫暖,心里踏實了不少。”員工杜甜梅說出了心里話。
“今年,我通過系統的叉車培訓成功拿到了叉車證。”在徐州中煤(寧夏)鋼結構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張波剛從一線普工晉升為叉車工,在技術能力、工資待遇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
自去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到賬,徐州中煤(寧夏)鋼結構建設有限公司將多數資金用于員工崗位培訓。“我們開設了叉車工、焊工、電工、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等培訓課程,以及二級建造師與一級建造師的繼續教育課程。在穩崗資金的加持下,員工不僅穩住了崗位,還在原有的基礎上精進了技術、增長了能力。”員工邢靜說。
前不久,一筆50余萬元穩崗資金的及時“輸血”,為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帶來了信心。企業工作人員王洪媛說:“這筆錢正好用于繳納員工的社保費用,幫助我們解了燃眉之急。”
“通過發揮政策效用,釋放政策紅利,給企業更多實惠、更大支持。”賀蘭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穩崗返還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鋪開,受益企業普遍將穩崗資金用于繳納社保費、轉崗培訓、生活補助等方面。
注重宣傳效果好
一直以來,石嘴山市堅持線上線下多渠道、多維度開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宣傳解讀,組織開展“三送五進”政策集中宣講活動,及時發布助企紓困穩崗最新政策,創新開展直播政策活動,確保政策紅利“指尖”送達、應知盡知。今年,石嘴山市累計推送政策信息150條,入企宣傳1000余家,發放援企穩崗政策宣傳資料5000余份。
中衛市通過發放惠企惠民“政策一本通”“面對面”解讀政策等,為300余名企業負責人、職工和普通群眾宣傳企業紓困穩崗、勞動者就業創業政策,讓政策直達企業,紅利惠及群眾。
固原市原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托互聯網,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惠企政策宣講,提高惠企政策知曉率。該局利用“原州就業創業直播間”,與企業面對面交流。同時,成立服務專班,深入鄉鎮和工業園區,開展宣傳活動,對符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企業及時兌現,確保應享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