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以“和美泰山”和諧勞動關系品牌建設為引領,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著力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資料圖片)
堅持“一個中心”
實現黨建維權雙提升
走近岱廟街道老縣衙商圈外賣黨支部的暖心驛站,可以看到這里懸掛著人社部門的專欄,上面清晰印制著人社部門公眾號、人社政策二維碼以及人社部門維權電話;用微信掃一掃就可以看到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勞動關系、人事人才等方面的政策,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了解人社政策的便利平臺。
這是泰山區人社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實現黨建工作與權益保障融合共促的縮影。
泰山區人社局緊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在黨建方面的問題短板,集聚人社、工會、行業主管部門等工作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
今年以來,泰山區成立新業態企業(網點)黨組織6個、工會組織42家、團組織14家、婦聯組織7家,組織聯建活動8期,參與人員3600余人次。泰山區還專門成立外賣行業黨委,并以岱廟街道老縣衙商圈為試點,建立首個外賣黨支部。各黨組織通過黨內組織生活,積極開展勞動保障政策學習。
泰山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建立“黨委聯系支部、支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從業人員”制度,形成問題訴求“收集-反映-解決-反饋”全閉環處理。今年上半年,各級黨組織通過企業及驛站向人社部門轉遞工傷、欠薪案件近10件,均得到妥善處理。
開展“兩大行動”
共譜服務協奏曲
外賣小哥彭偉是泰山區外賣行業工會聯合會會員。他表示:“作為外賣配送員,在和企業簽訂集體合同后,我心里更加踏實了。”
今年以來,泰山區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建會入會和集體協商兩項行動。
泰山區人社局聯合區總工會,全力打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攻堅行動。采取單獨建會、行業建會、聯合建會等多樣化方式,最大限度把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截至目前,泰山區組建了快遞員、貨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群體的獨立工會以及項目、商圈、樓宇等行業(商圈)工會聯合會共計37家,發展工會會員4364名。
泰山區在外賣、網約車、快遞領域,引導用工雙方就行業計件單價、訂單分配、抽成比例、勞動定額、報酬支付辦法、進入退出平臺規則、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獎懲制度等開展集體協商,并安排專人指導全區建會企業進行集體協商。截至目前,全區有17家新業態行業企業已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簽訂集體合同。
健全“三項機制”
暢通職工維權路
不久前,通過美團平臺送外賣的快遞小哥陳某,在送外賣途中受到交通事故傷害。他希望申請工傷認定,卻找不到用人單位,便到街道的維權服務站咨詢這件事。他的訴求傳遞到人社部門后,工作人員立刻與他取得聯系,告知他工傷認定流程,并與美團溝通,聯合市場監管局,找到與其簽訂合同和用工的真實單位。最后。陳某被認定為工傷,拿到了應得的工傷待遇。
泰山區通過建立健全行業主管部門監管、仲裁調解部門維權、監察執法部門監督三項機制,讓很多像陳某這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完善的維護。
泰山區人社局重點與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區醫保局、區法院、區總工會等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配合開展監督檢查、情況通報和警示約談等工作,規范新業態企業發展。
泰山區人社局依托各鎮街勞動爭議基層調解組織、快遞及外賣配送員先鋒驛站、社區等,設置“新業態勞動維權綠色通道”,公布維權電話,安排專人專崗,實現法援、仲裁、監察、工傷一線服務,打造勞動者維權“半小時服務圈”。同時,在速恒物流公司成立了泰山區首家新業態企業勞動爭議委員會,及時受理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相關的勞動爭議。
泰山區人社局加強執法監督監管,對全區新業態企業開展聯合抽查,針對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用工形式、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保護、參加社保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工作臺賬,逐一指導規范。截至目前,共抽查新業態企業20余家,發現勞動合同不規范、工時超長、未參保等共性問題,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逐一提出解決意見。
提升“四類服務”
架起政企連心橋
在不久前泰山區召開的全區快遞行業座談會上,大禹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允許快遞行業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對我們真是及時雨。政策下來,我第一時間就給快遞員辦理了工傷保險。”
泰山區人社局重點抓住政策宣傳、用工保障、技能培訓、擴面參保四類核心服務,助力新業態企業快速發展。
泰山區不斷提高政策知曉率。根據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絡主播等人員所在的新業態企業特點,開展專項宣傳活動;對全區16個外賣配送站點的近800名外賣騎手進行劃片,開展“人社政策流動小課堂”系列宣傳活動;對全區9家快遞企業的近2000名快遞人員,開展“人社政策站點大課堂”活動;對區內3家規模電商企業開展了“人社政策直達管理人員”活動,實現政策層層“送達”。
泰山區積極搭建就業平臺、提高就業質量。利用“泰山人社”“泰安人社”微信公眾號、泰安招聘網等網絡平臺,廣泛發布新業態企業招聘信息,組織開展新業態企業專場招聘會等就業服務活動。引導新業態企業與各類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開展定向式、訂單式、委培式職業技能培訓;組織開展抖音直播、電商營銷、家政月嫂、配送等技能培訓班。
泰山區人社局聯合郵政管理部門,對全區基層快遞網點基本情況和從業人員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及時對轄區內快遞行業辦理參保登記。截至目前,圓通速遞已有160余人優先參保。泰山區人社局還引導新業態平臺為從業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按照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費數額50%的標準給予補貼,每人每年最高補貼100元;積極組織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提供網上服務渠道,支持跨地區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