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當筆者來到貴州省岑鞏縣平莊鎮師兆村吳光蘋的家中時,只見他一手拿木槌、一手持刻刀,正專心致志地在木板上雕刻。他雙目炯炯有神,用木槌敲擊著刻刀,刻刀所至,木屑翻落,栩栩如生的一個個花鳥在他的精心雕琢下逐漸顯現。30多年來,吳光蘋便是這樣日復一日,一錘一敲間,把自己的美好時光“駐扎”在木雕藝術上。
談起如何與木雕結緣,吳光蘋講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故事。小時家庭十分貧困,以至于他小學畢業就輟學出來賺錢養家。“因為沒知識、沒技能,剛踏出校門的時候,就跟著叔伯們做起了泥水工。”吳光蘋說:“我的雕刻夢一直都在,熱情從來未減。”
“我對雕刻技藝可以說是癡迷,更是上癮。”吳光蘋說,只要有空他就會往街上跑,偷偷學藝。慢慢地,就簡單地會做一些桌椅、衣櫥家居等。但是他總覺得自己懂得太少,想學到更多技藝,于是他搜集木雕方面的書籍不斷學習,鉆研雕刻藝術。就這樣,吳光蘋憑著對木雕的熱愛,一干就是20多年。
直到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光蘋在趕往貴陽花溪做工的時候,剛好遇上當地知名木雕師傅在現場創作木雕,他一下子就被林師傅高超的技藝吸引住了。回家后,他便與家人商量,簡單收拾行囊就來到貴陽四處拜師學藝,開啟了木雕工藝創作生涯。
“剛開始的時候從基礎學起,有時一個小動作就要練上千百遍,通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吳光蘋說,前些年沒有抖音快手這些軟件,學習起來很困難,我都是全靠靈感,電話請教老師傅,一次次練習、一次次改善,直到做到逼真。回憶起拜師學藝的時光,吳光蘋直言很艱辛,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飯。靠著踏踏實實的努力練習,吳光蘋4年便學成出師,承接各類木雕工程得心應手,開辟了一片屬于自己的木雕藝術天地。
因為他的木雕造型精美、價格合理,找上門的人也越來越多。“前兩天,有個客戶剛定了兩臺價值1.2萬元的茶幾,下個月就要交貨。我的作品能走進千家萬戶,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吳光蘋說。
多年來,吳光蘋積累了豐富的木雕藝術創作經驗,嫻熟地掌握了通雕、圓雕、浮雕等各類技藝手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涉及人物、動物、花鳥等各種題材。據他介紹,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雕刻過程十分繁瑣,設計、畫圖、選原材料,這些前期工作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有時候,為了選到一塊合適的木頭,我會跑上千里到周邊省市尋找。請挖掘機、人工到大山里搬運心儀的木料,這些都是苦力活。”吳光蘋介紹,真正進行雕刻的時候,更是刀刀花功夫,尤其是鏤空技藝。“這種活機器是干不了的,只能憑借手工,慢工細活一刀一刀雕刻出來。”吳光蘋說。
更難得的是,吳光蘋善于將現代思想理念與傳統文化藝術結合創新創作,在精益求精的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木雕是個辛苦的手作行當,很多來學藝的年輕人都沒能堅持下去。”吳光蘋說,其實木雕是一項鮮活的傳統技藝,他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參與到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事業中來,將木雕技藝發揚光大。“有夢就要去追,再苦再難,都要堅持心中所愛,這樣我們的夢想才會實現。”吳光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