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胡洛英和格絨益希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攀鋼吉靚軒超市,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份心儀的工作他們已經干了半年,超市為他們參加了社會保險。胡洛英說:“我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滿意。”
胡洛英和格絨益希是就讀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木里籍高校畢業生。畢業后,他們在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工作組的幫助下,在攀枝花市找到了心儀的工作。與他們一同留下來的還有另外18名在攀就讀的木里籍畢業生。
“從木里到攀枝花,從上學到工作,我們都得到了援藏干部的幫助,非常感謝他們。”畢業生降初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民生是政府最大的牽掛。被牽掛的不僅是在攀枝花市的木里縣老百姓,還有木里縣當地有就業需求的老百姓。對于木里縣的老百姓而言,就業的“飯碗”不僅為他們“備”在了攀枝花,還“送”到了木里縣。
2021年5月,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干部袁世兵赴木里縣人社局掛職副局長,分管社保、就業等相關工作。如何幫助木里縣人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降低返貧致貧風險、擴大就業和人才培育等工作,一直是袁世兵和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工作組干部們最關心的事情。
為幫助木里縣老百姓更好地實現就業,袁世兵和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工作組干部們積極協調攀枝花市人社部門。在第六批援藏工作組和攀枝花市人社部門共同努力之下,來自攀枝花的21家企業赴木里縣舉辦招聘會。僅本次招聘會,攀枝花市人社部門就為木里縣老百姓提供了40個類別208個就業崗位,崗位平均薪資達5700元。
解決好“飯碗”問題,要繼續深入解決的就是技能問題。技能是就業的基礎,如何提升木里縣老百姓的就業技能,變“輸血”為“造血”,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是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工作組一直積極解決的問題。
白碉苗族鄉地理位置偏遠,山高路陡,受交通原因影響,本地機構不愿下鄉開展培訓。據了解,當地已有5年未開展過技能培訓。為促進村民就業,解決大山深處的技能貧困問題,袁世兵多次與攀枝花市技師學院協商溝通,邀請學院講師赴木里縣下鄉為當地村民開展培訓。之后,攀枝花市技師學院8位講師赴白碉苗族鄉開展了電焊技能培訓。白碉苗族鄉110名勞動力參加培訓,全部通過結業考試,并取得合格證書。
技能幫扶不僅僅體現在電焊技能培訓,對于務農的村民而言,農業技能培訓才是剛需。考慮到這一點,攀枝花第六批援藏工作組的援藏干部又積極與攀枝花市農林科學院協調。攀枝花市農林科學院派出專家團隊赴木里縣開展特色農產品科技服務。專家們結合木里高山高寒的氣候特征,為當地村民推薦試種經濟作物,還從果樹選育、肥料配比、剪枝疏果等方面對果農進行集中培訓和現場示范指導。今年年初,果樹已掛果,明年就能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