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達在比賽中。
“刮膩子還能刮出個世界冠軍?一下對這行肅然起敬了。”“真是‘360行,行行出狀元’!我也想去學技能!”近日,00后杭州小伙刮膩子獲得世界冠軍成為社會熱點。
法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來自浙江杭州的馬宏達在2022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法國賽區的比賽中獲得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金牌,實現了中國代表隊在該項目上“零”的突破。
(資料圖)
比賽現場:沉著應戰獲金
“感覺自己現在還在領獎臺上。我太興奮了!”10月25日,馬宏達在接受記者網絡采訪時說,自己還沒有從獲獎的興奮中緩過來。
作為世賽特別賽一個競賽項目,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的內容是用涂料、裝飾材料等,對房屋建筑進行修建、改善和整修。第一個模塊,就是利用石膏板和輕鋼龍骨搭建一個隔墻系統;第二模塊是增加隔墻系統的功能性;第三模塊是按照不同要求和標準在不同墻面上抹灰;第四模塊是石膏線競速,比拼速度和精度;第五模塊是自由創作。這個項目對選手的金屬框架建造和石膏板安裝技術,以及識圖、放樣、裝飾線條制作與安裝技術、創意等方面都有要求。
這項技藝看似平凡,做到極致卻又不平凡。“世賽這一項目的比賽對操作精度要求特別高,操作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每一個造型都有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難點。”馬宏達的教練徐震介紹,在為期4天的比賽中,選手不僅需要讀懂英文圖紙,還要在短時間內施工完成。馬宏達此次奪金,通過考驗的不只是他的技藝,還有身體、心理等綜合素質。
按照比賽規則,賽前會發一種施工必須用到的“神秘材料”。本次比賽的“神秘材料”,是一塊厚度為6毫米的石膏板。
“這種材料不能用常規方法固定,這對所有參賽選手來說都是個難題。”馬宏達說,拿到材料時,自己有點“懵”,在當天上午第一模塊3小時的比賽中,他用了1小時處理這種材料。
“在教練不斷的勸說下,我迅速地調整了心態,果斷切換工序,調整工藝,重新制作。”歷時4天,馬宏達的作品最終出爐:整幅作品三色分明,上面是藍天、白云、鴿子,下面是法國的知名建筑物--埃菲爾鐵塔。
“羽毛、鴿子,這些都代表愛與和平。”馬宏達說,他希望用這幅作品展示技能之美,同時傳遞和平包容、厚德載物的理念。最終,這份作品也成功打動在場評委,獲得了最高分。
金牌背后:5年汗水圓技能夢想
金牌背后,凝結著馬宏達的付出與努力。
馬宏達就讀于浙江建設技師學院,參加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訓練已有5年。
2017年,學院老師見他在美術和手工上頗有天賦,便推薦他參加學院的世賽梯隊選拔。“當時老師說,走這條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要做好長期吃苦的準備。”馬宏達回憶,老師的話對他影響頗深。
學藝的過程總是很辛苦:每天與水泥、磚塊、瓷磚為伴,每天花在訓練上的時間超過8小時,還要進行理論知識學習。馬宏達以超常的意志力堅持下來。就這樣,他順利進入了學院的世賽梯隊,開始針對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進行練習。
2019年,馬宏達與學校教練團隊一起前往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現場,為學校參賽選手加油助威。這對尚未參加過世賽的他是一次巨大觸動。“只要功夫深、訓練足,就能站在世界技能大賽的舞臺上為國爭光。”回國后,懷揣著夢想,馬宏達的訓練動力更足了。
在準備今年的比賽時,馬宏達每天早上8時出現在實訓室,一天訓練時長不少于7小時。夏天,他的衣服被汗水一遍遍浸濕,他就在身邊常備幾套訓練服;一雙5厘米厚、能用一年的鋼頭鞋,在他腳下2個月就磨破了底……經過長期苦練,馬宏達已能夠操作得又快又好。出自他手的作品,摸其表面,就像嬰兒肌膚一般光滑。
“5年的訓練讓我最終拿到了金牌,更讓我明白,不管做哪個行業,只要用心去做、用時間去積累,就能發光發熱。”馬宏達說。
人才培養:“三代人”傳遞的“接力棒”
獲得冠軍后,馬宏達最想感謝的是教練和團隊。“這份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也屬于他們。”
從“零”到“一”的突破,凝結著浙江建設技師學院三屆選手的接力拼搏:2017年,顧成烈作為第一次參加世賽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的中國選手,獲得優勝獎,畢業后,顧成烈進入項目組專職負責畫圖指導;2019年,高宇宙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銀牌,回國后,他當上了馬宏達的實操教練,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
站在前輩的肩膀上,馬宏達贏得了冠軍。雖然沒能親歷現場,兩位前輩還是第一時間發來了祝賀的信息。
“我們從2014年開始接觸世界技能大賽。當時,參與項目的標準、技術缺乏參考借鑒的資料,資金、設備的保障也相對薄弱。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步步走了過來,克服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逐漸從跟跑者、并跑者發展為專業領跑者。”徐震說,為突破困局,浙江建設技師學院校領導曾赴臺灣地區引進專家,充分挖掘外部資源,并成為項目發展的巨大助力。
培養一名世賽金牌獲得者不是唯一目的,讓世界技能大賽標準惠及莘莘學子,是學院的追求。浙江建設技師學院院長錢正海介紹,通過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學院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競賽參賽和選手培養經驗,更鍛煉了一大批教練專家和骨干教師。
“在世賽的推動下,學院逐步實現競賽理念轉化為辦學理念、競賽技術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競賽訓練方法轉化為一體化教學方法、競賽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與大賽項目相關的專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學院優勢專業、重點專業、品牌專業,教學質量大幅提升,高端人才不斷涌現。”錢正海介紹,近5年,學院先后培育了17名全國技術能手、3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5名浙江省技術能手、1名浙江杰出工匠、3名浙江工匠以及3名浙江青年工匠。
培養技能人才,不僅要依托職業學校,還需要政府推動。近年來,浙江省完善了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大力實施技能提升行動,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不斷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越來越多的“浙派工匠”在入校學習時,有完善的競賽體系磨煉技術;進企業就業后,有健全的教育培訓強化技能;在職業發展中,有暢通的晉升渠道助力成才;載譽歸來時,有切實的人才政策保障待遇。
(圖片由浙江建設技師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