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點一點,每月1500元的生活補貼就自動打到了我卡上,真是太方便了!”畢業于武漢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何國航,不久前成為浙江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新職工。在收到政策補貼申領的短信提醒后,他按提示登錄“義烏i人才”平臺,成功享受到了一系列人才專屬福利。
【資料圖】
“數字筑巢”引得群鳳來。近年來,浙江省義烏市著力打造人才全鏈條服務數字平臺“義烏i人才”,串聯各項人才服務,實現人才工作整體智治。截至9月底,義烏市新引進大學生3.84萬人,同比增長27.5%,成為眾多高校畢業生“向往的城市”。
促進人才服務“一掌通辦”
“我們一直在探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徑,讓人才更有獲得感。數字化改革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義烏市人社局局長王國成說。
“義烏i人才”應用在設計之初,就把打破數據孤島、綜合集成服務作為“頭等大事”,人才關心的就業創業、教育、住房等“關鍵小事”基本實現“一次不用跑,掌上全辦好”。
為了實現人才服務“掌上通辦”,義烏市站在人才視角,顆粒化梳理人才來義就業創業全流程服務需求,通過制度重塑、流程再造,“一站式”整合全市15個部門的54項人才服務事項,橫向打通社保、學歷、戶籍等16個數據系統,縱向貫通市、鎮、村三級聯動聯審體系,實現人才基礎信息“自動獲取、自動審核、全網通用”,就業創業服務事項基本實現零材料、零次跑、全流程掌辦。
在服務集成的基礎上,義烏市開發了“靶向推送”政策功能,根據人才畫像與政策庫智能“云匹配”。政策調整或各類申報項目啟動時,系統主動提醒適配人才,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同時,義烏市建立政策補助在線監管機制,形成政策“受理--審核--反饋--評價--監管”全流程云閉環,有效破解了政策補助類項目類目雜、監管難等問題。
受疫情影響,線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一度按下“暫停鍵”。依托“義烏i人才”平臺,各類人才服務事項實現無間斷辦理,保障了人才服務不掉線、不斷檔。
據了解,“義烏i人才”應用自2021年5月在“浙里辦”平臺上線以來,訪問量已達1560萬,線上辦件6.9萬件,成為“浙里辦”義烏站“最熱應用”。
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打開“義烏i人才”應用,可以直觀地看到“智配直享”“熱門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4大功能模塊。只要一鍵申請,人才就可獲得專屬“人才碼”,亮碼即可享受各項優惠活動。
“我們主動回應人才‘樂享義烏’全方位生活服務需求,積極拓展‘人才碼’線下應用場景,讓人才在義烏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義烏市委人才辦副主任吳申蘭說。
今年以來,義烏市相繼推出了優惠觀影、國有酒店協議價入住、乘機綠色通道、購書折扣等日常生活應用場景,不僅得到商家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人才的廣泛好評。
“在剛過去的藍莓采摘季,我們主動對接本地藍莓采摘園,為人才提供優惠,吸引了652名人才收獲‘專屬甜蜜’。”吳申蘭介紹,目前全市已有13萬名人才申領了“人才碼”。
除了打造“碼上享受”的城市生活服務體系,義烏市也積極拓展社區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義烏市打造了未來社區“就業通”場景應用,上線“我要就業”“我要創業”“我要服務”“我要退休”4個場景,線上整合73項關聯業務,線下同步開展創業沙龍、分享會、技能培訓等活動,為人才提供好服務。
提供人崗匹配精準向導
為了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義烏市以“義烏i人才”為依托,歸集全市涵蓋學歷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等共計40萬人的人才數據庫,全方位展示義烏市人才結構、人才流動、人才使用等人才資源信息,通過繪制“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圖”“人才資源流動熱力地圖”,為人才引進培養提供精準向導。
“我們圍繞光電光伏這一新興產業,打造了光電人力資源產業協同應用場景,實現產業需求和人才資源的全息展示。”義烏市就業與人才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駱旭偉介紹。7月初,平臺預警提示華燦光電(浙江)有限公司出現用工缺口,依托光電光伏產業人才招引地圖,幫助企業牽線貴州省勞務協作基地開展專場招聘會,成功在1個月內解決用工缺口213人。
為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協同發展,義烏市建立了政府、企業、學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四位一體”人力資源保障機制,依托人才招引地圖的精準導航,高效開展人才招引活動,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有效解決“招工難、就業難”結構性矛盾。
“今年以來,我們分高校、分行業、分領域舉辦線上線下人才招引活動139場,其中云招聘活動103場,吸引了429萬人次觀看。”義烏市就業與人才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龔希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