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貨車司機師傅都特意踩著飯點、留著肚子專門到這里吃羊羔肉。”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就業創業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少跑平羅縣109國道的貨運司機,每當路過黃渠橋鎮“羊羔肉一條街”,都會把車停在一旁,為的就是這口讓人垂涎的爆炒羊羔肉。
近年來,平羅縣結合縣域資源優勢和發展實際,借助爆炒羊羔肉這一餐飲品牌優勢,依托創建的“黃渠橋羊羔肉”地理標志產品,打造“黃渠橋羊羔肉”品牌,成立黃渠橋羊羔肉協會,做大做強羊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特色培訓 助力長效發展
(資料圖片)
“羔羊必須選擇兩三個月的。羊羔太小,肉嫩無味。羊羔太大,肉老不嫩。”2019年,馬忠民被認定為第五批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渠橋羊羔肉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世紀80年代,其父親馬紹章承包了糧庫食堂做起了爆炒羊羔肉,成為黃渠橋鎮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創業者。由于手藝高超,老馬家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的名氣隨著香味越飄越遠。馬紹章病故后,馬忠民繼承了父親的這門手藝。
目前,馬忠民將自己掌握的技藝傳授給了眾多徒弟。其中,已有 15名徒弟憑借學到手的馬家傳統手藝成功創業,品牌效應逐漸顯現。
2020年當選黃渠橋羊羔肉協會會長的周玉璽,于2008年退伍后接手父母經營多年的羊羔肉餐廳。2019年,他參加了平羅縣就業創業服務局舉辦的IYB創業培訓班后,申請了5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擴大了自己的經營規模。
2020年,平羅縣將黃渠橋鎮列為羊羔肉美食特色小鎮,將寶豐鎮列入羊產業特色小鎮。對此,平羅縣就業創業服務局從提升從業人員基本素質及提供發展資金入手,與黃渠橋鎮政府對接,將政策和技能培訓送到商戶家門口。
3年來,該縣累計舉辦創業培訓班3期,培訓150人。其中,有85%以上的商戶接受過創業培訓,有2家享受創業擔保貸款。
截至目前,黃渠橋鎮以爆炒羊羔肉為主營的餐廳達到65家,帶動就業近300人。同時,因羊羔肉形成的產業鏈實現帶動就業人數達800多名。
品牌帶動 延長特色產業鏈
如今,黃渠橋羊羔肉飲食文化已成為黃渠橋鎮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周邊地區種植養殖、運輸、屠宰加工、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
近年來,平羅縣重點培育30家羔羊繁育示范場,依托電商平臺和農超對接方式,擴大品牌宣傳和營銷市場。同時,創新線下銷售模式,采取“1個自營旗艦店+N個合伙制社區體驗店”的經營模式,在江浙滬等地區新開設23家門店,進行線下銷售。
為發展肉羊標準化養殖,平羅縣以建設示范村、示范鄉為重點,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養殖產業化發展,培育示范鄉、示范村以及養殖企業、家庭牧場、合作社、標準化示范場,支持養殖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配套養殖機械設備,推進良種羊繁育基地建設和新續建規模養殖場快速投產。
其中,作為一家農牧現代化企業的石嘴山市寶豐牛羊肉經營有限公司,通過技改擴建,與當地農戶共同出資成立寧夏眾誠聚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了24座標準化羊舍,存欄量1萬只肉羊,帶動100戶養殖戶,從業人員300多人。
據了解,到今年底,平羅縣計劃新增家庭牧場15個,打造1萬只以上肉羊養殖示范村6個和10萬只以上肉羊養殖示范鄉鎮2個。
“通過實施黃渠橋羊羔肉示范帶動作用,如今,平羅縣黃渠橋羊羔肉協會已發展到擁有54名成員。不久前,‘黃渠橋羊羔肉’品牌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服務業品牌化建設示范項目驗收,黃渠橋羊羔肉協會還獲得了50萬元的項目資金。”周玉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