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在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云南省共有劍川木雕工匠、巍山鄉廚、丘北紡織工、西盟佤族歌舞者、鶴慶銀匠等5個勞務品牌入圍全國100個知名勞務品牌,品牌數量并列全國第一名。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與云南省高度重視勞務品牌創建工作密不可分。近年來,云南省人社部門通過統籌打造“滇字號”勞務品牌,健全完善云南勞務品牌打造培育、發展提升、壯大升級的促進機制和支持體系,不斷擴大優勢勞務品牌就業規模和產業容量,推動全省農村勞動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相關資料圖)
挖掘歷史價值創品牌
云南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有世居少數民族25個。同時,云南省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重要的陸路通道。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區位,造就了一批具有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勞務品牌。
作為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文化重鎮,鶴慶縣素有“民間工藝之鄉”和“銀都水鄉”的美譽。近年來,在一批批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鶴慶銀器制作隊伍。
“一把小錘、一盒鏨子、一個爐子,曾是我們走南闖北的所有家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寸發標對早年的經歷記憶猶新。1996年,小有成就的寸發標返鄉創辦銀器手工藝作坊,并通過“九龍壺”等一批頗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產品,重新擦亮鶴慶銀器的招牌。“以前,我們外出制作銀器都要靠自己,而現在鶴慶縣人社部門為銀匠們建設了人力資源服務工作站,解決了銀匠們在外務工的后顧之憂。”寸發標說,政策好了、待遇好了,他帶的近400名徒弟基本都在從事與銀器制作相關的工作。
宣威火腿有著近千年的制作歷史。“宣威的冬天,溫度正適合火腿腌制、加工,而春天的溫度又恰好適合火腿的排濕、發酵。”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浦恩勇說,他從小就跟著父輩學習宣威火腿腌制技藝。
如今,作為“云腿秘匠”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浦恩勇在傳承傳統制作工藝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用享譽國內外的優質產品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參與到宣威火腿全產業鏈中來。
從劍川木雕到華寧陶匠,從騰沖玉工到楚雄彝繡工……近年來,云南省立足挖掘本地人文特色、傳統工藝、非遺傳承,創建了一批知名度頗高的勞務品牌。其中,每年創造經濟效益26億元的“鶴慶銀匠”、就業人員達2.5萬人的“云腿秘匠”等勞務品牌已成為當地的新名片。
發揮輸出優勢樹品牌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目前云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500多萬人。立足各地勞動力資源狀況,以及長期勞務輸出形成的就業優勢,云南各縣(市、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勞務輸出和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全力打造勞務品牌,不斷增強務工人員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是聞名全國的羊毛衫之鄉,全鎮羊毛衫年交易額超過百億元。而在洪合鎮工作的紡織工中,有1.3萬人來自云南省丘北縣,這部分紡織工每年可帶回約7.8億元的務工收入。張朝兵是“丘北紡織工”的引領者,他初中畢業后不遠千里來到洪合鎮,從事羊毛衫套口加工工作,并在2017年開啟創業之路。
“創業成功離不開同鄉們的支持和幫助,我也要帶動他們一起創業就業。”2019年,張朝兵擔任洪合鎮云南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后,幫助更多的丘北籍黨員群眾來到洪合鎮,共同創業致富。
在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務工浪潮中,不少彌渡人參與到餐飲服務行業中,并逐漸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就業群體--彌渡餐廳服務工。為打響品牌,2019年,彌渡縣人社部門與海底撈簽署協議,采取定向化、規模化、組織化的方式,為務工人員提供面試、培訓、選崗“一站式”服務。
3年來,彌渡縣人社部門共為海底撈輸送務工人員5094人。截至2021年底,海底撈現有彌渡籍的管理人員514人。“2019年,我參加了縣人社部門組織的餐廳服務員培訓,取得了專項服務證書,并順利入職海底撈。”如今已是海底撈某店大堂經理的李玉萍滿是感激。
長期以來,建筑、家政服務、餐飲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吸納勞動力較多、收入較高的就業渠道。近年來,云南省先后打造出西盟“佤山歌舞者”“鎮雄五金工”“臨滄保姆”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信譽度和綜合競爭力的勞務品牌,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圍繞產業需求育品牌
云南省曾是全國貧困縣最多的省份,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過程中,結合“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實際,一批緊扣產業需求、頗具潛力的勞務品牌逐漸發展壯大。
建水縣南莊鎮是當地葡萄主產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這里種植的同品種葡萄比省外早熟30天以上。由于各地葡萄的成熟期不同,因此疏果時間也有較大差異,這讓南莊鎮的“金剪刀”葡萄疏果工成為各地爭搶的“香餑餑”,全國優秀農民工李積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91年出生的李積秀,初中畢業后就到葡萄地里打工,練就了一手為葡萄修枝打杈、疏果、裝果的好技術。從2017年開始,李積秀完成本地葡萄的疏果工作后,就帶著鄉親們遠赴浙江、湖南、新疆等地務工。“每年4月至6月疏果,人均月工資1.1萬元。7月至10月裝果,人均月工資5000元。”李積秀說,南莊鎮像她一樣帶隊外出疏果的有五六十人,幫助當地三四千人依靠疏果增收致富。
云南的咖啡產量占全國的98%,普洱茶享譽全國。圍繞高原特色農業,云南打造了“普洱咖啡工”“臨滄茶師”等一批區域性勞務品牌,探索以勞務品牌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就業促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提升勞務品牌質量的新路子。
今昔對比,云南勞務品牌實現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業態和功能從單一到多元的變化。目前,全省已形成115個勞務品牌(統計口徑為品牌從業人員2000人以上,經濟規模1000萬元以上),數量居西部省區前列,這些勞務品牌的從業人員約180萬人,年經濟收入約1090億元。
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云南勞務品牌打造培育、發展提升、壯大升級,今年8月,云南省人社廳印發《勞務品牌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將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用三年時間打造10個以上在全國有影響力、知名度高的勞務品牌,推動云南農村勞動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云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