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羅湖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近日,羅湖區再出新策——《羅湖區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3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囊括了東湖水廠擴能改造、11號線二期、深南東路東延、口岸升級、綠道生態環境、居民用水用電用氣等8大重點民生領域以及103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近兩年的建設任務,總投資預計1070億元。
據了解,該實施方案圍繞羅湖“一主兩區三帶”建設總體布局,規劃實施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從而讓“在建項目建設提速,前期項目盡早開工,謀劃項目盡快落地”。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方案不僅針對羅湖轄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特點,制定了項目年度工作目標,還從統籌協調、要素保障、監督考核、動態管理等4個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明確了責任要求,進一步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督管理,加快構建羅湖區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先鋒城區注入動能。
承擔著羅湖轄區大部分區域供水任務的東湖水廠,自2021年9月改造開工后,備受社會關注。東湖水廠項目施工期間,通過水質實時監測、BIM技術、增加深度處理等多項智慧管理施工手段,保證了改造期間的安全供水;同時充分節約用地,在原有建筑上與水庫生態保護一體化實施,構建立體式花園水廠,擬打造成國內首座高度集約型水廠。據悉,東湖水廠擴能改造工程分為兩階段實施,預計于2024年底完工,產能將由現在的30萬噸/天增至60萬噸/天,并達到直飲標準。
實施方案中,除了東湖水廠擴能改造項目的“升級換代”,羅湖區還“瞄準未來、搶占先機、提前布局”。其中計劃投入約99億元,規劃及實施18個居民用水、防洪排澇項目。
據介紹,建設項目包括對轄區內140個小區,共42387戶引入優質飲用水、清水河綜合整治、東深供水工程設備設施更新改造、東昌路給水管改造等;規劃項目包括大望梧桐片區水質保障工程、清水河泵站等一批重大水務工程,全面提升轄區水質,改善水資源環境。
同時,羅湖區擬投入約26億元,規劃實施涉及綜合管廊、輸變電站、高壓走廊、中高壓配網基建等17個供電節能設施項目,在保障轄區居民用電需求的同時,為先鋒城區高質量建設提供動能。
日前,11號線二期工程的加速建設,讓羅湖區打通東西向“大動脈”、居民暢通出行的藍圖初具雛形。據悉,隨著11號線二期的建成,市民可從羅湖直達寶安國際機場。同時,該線路還預留了連接到深圳火車站甚至香港的可能性,是羅湖區鞏固和提升“灣區樞紐”中的重要布局之一。作為另一個軌道交通基礎設施,也是本次方案“瞄準未來、搶占先機、提前布局”的重點工程,羅湖北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中。其不僅涵蓋5條軌道、雙高鐵,同時圍繞樞紐進行地下空間的豎向立體綜合開發和橫向聯通開發,將進一步構建高質量高標準的新型綜合樞紐示范。
為進一步實現“補齊短板、升級換代”,羅湖區此次將50余個關于鐵路樞紐、軌道交通、道路干線、智慧交通的項目列入實施方案。其中包括羅湖口岸片區、文錦渡口岸片區升級改造等推動深港創新融合發展項目;地鐵5號線西延、深汕高鐵羅湖段、地鐵14號線羅湖段等軌道交通項目;春風隧道、羅沙路復合通道、紅崗路改擴建、深南東路東延等重要交通干道項目。這一系列項目將為羅湖區鞏固和提高“聯通深港、通達灣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羅湖區將圍繞“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發展定位,以優化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服務為基礎,建立功能完備、內暢外聯、運轉高效、服務優質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高起點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發展新格局。(記者 肖兵峰通訊員 向延見 舒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