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班差不多有4個月了,公司提供免費工作餐、班車接送,平時的工作強度不大,每個月能掙四五千塊錢,既能兼顧家里,又不耽誤賺錢,一點不比在外打工差。”日前,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連城鎮孟城村村民徐文斌談及今年剛入職的安徽三星樹脂科技有限公司,頗為滿意。
今年35歲的徐文斌,曾長期在浙江嘉興打拼。今年年初,為了照顧家里年邁的雙親,選擇留在本地找工作。今年2月底,固鎮縣人社局派人到村里開展農民工摸底和招工宣傳,徐文斌二話沒說就報了名,后來還參加了人社部門舉辦的招聘會,在比較多家企業后,最終選擇到安徽三星樹脂科技有限公司當操作工。
徐文斌是蚌埠市不斷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蚌埠市及時為低收入人口提供幫扶,使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都能得到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享受就業政策,助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城鄉勞動者共同致富奔小康。
通過持續開展動態監測,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摸清就業需求,蚌埠市建立了脫貧勞動力就業和崗位信息數據庫,收集人員求職信息1897條。搭建企業和求職人員雙向交流平臺,發布崗位信息8164個,推送招聘信息430萬余條,集中舉辦招聘會15場次,促成供需對接1998人。
“在這上班每天有240元到600元的收入,工資比我在外面打工還高,關鍵還不耽誤照顧家里,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能人回家辦廠。”五河信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員工盧永是東劉集鎮盧圩村村民,從建廠初期就在這上班。
近年來,蚌埠市支持龍頭企業、幫扶車間優先吸納脫貧人口就地就業。像盧永這樣的工人,廠里還有50余名,均來自周邊村莊,都能實現穩定增收。五河信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五河縣東劉集鎮“歸雁工程”引回的新材料制造重點企業,主要從事玻璃纖維制品的加工制作,創始人劉和平就是東劉集鎮劉集村人。正是這些鄉村振興“領頭雁”,給當地脫貧人口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全市還發揮公益性崗位‘兜底線解急難’作用,保持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鼓勵統籌各類資金開發保潔、治安、護路、扶殘助殘、養老護理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蚌埠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堅持“誰開發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規范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選聘和日常管理,落實實名制動態管理,動態調整安置對象。2022年計劃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萬個,截至7月底,動態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029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212個。
近年來,蚌埠市根據用工需求和就業意愿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推動脫貧勞動力“憑技能拿工資”。蚌埠市把技能培訓納入促進脫貧勞動力就業工作重要事項,依托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以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和定崗培訓等形式,開展補貼性政策培訓。培訓工種涵蓋育嬰員、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保育員、母嬰護理員、保健調理師等,有效提升勞動者求職競爭力。今年以來,該市共組織培訓785人,發放培訓生活補助44.95萬元。
今年1-7月,蚌埠市共有49457名脫貧勞動力、監測對象實現穩定就業,較去年同期增長8.7%,人均收入增加26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