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舉措,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科學分類、多維評價和動態評價,建立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全面考察就業量質協調的動態規律,以精準的評價結果作為助推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指南針”。
(資料圖片)
開展量質協調評價的必要性
當前勞動力市場中就業壓力增加的原因不僅是就業機會缺少的問題,而是越來越多的就業質量問題。例如,工作穩定性、收入水平、職業發展空間、工作時間長短、社會保障等因素,均是當前勞動者擇業的重要考量因素,就業壓力問題已逐步從崗位供給的數量向崗位供給的質量轉化。
近些年勞動力市場中出現的就業問題很難
用就業數量指標解釋。例如,對于制造業企業“
招工難”與勞動力市場中“求職難”并存現象的理解,雖然求人倍率指標能夠反映出某些崗位的人才供需狀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技能供需匹配方面的結構性問題,但無法解釋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具有專業技能的年輕人不愿意去制造業企業就業,即就業數量指標不能完全描述求職者的動機和偏好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的辯證統一關系更加凸顯。一方面,更加充分就業意味著有更多就業機會,這是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前提;另一方面,實現高質量就業有利于提高就業穩定性,促進就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進而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就業。
目前我國有關就業的統計指標主要關注就業數量,例如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新增就業數量等。這些指標能夠顯性地反映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吸納能力和時序變化特點,但不能清晰地揭示更深層次的就業問題。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具有互補性,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需要明確衡量指標,構建量質協調評價體系,并采取精準的應對策略。
構建量質協調評價體系的主要任務
一是要明確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第一,要關注能夠反映勞動力供給狀況的指標,例如勞動參與率。在失業率基礎上增加對勞動參與率的監測,能夠更加全面準確把握勞動力市場景氣狀況,具有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和較低的失業率才是充分就業的理想狀態。第二,要關注當前崗位數量是否穩定的指標。實現充分就業應避免出現大面積解聘、辭職現象,所以當前崗位數量穩定與否是一個基礎性指標。第三,要關注擴大就業數量的指標,例如新增崗位數量。第四,要關注就業質量指標以及就業質量與就業數量的相互作用機制。第五,要關注量質協調的評價方法,做好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動態評價、重點群體就業評價以及就業量質協調狀況判斷。
二是構建就業數量指標體系。就業數量指標體系構建要考慮我國當前勞動力市場的新特征、新問題、新趨勢,重點考量與就業規模和就業數量密切相關的因素。要將勞動參與率指標納入到充分就業的指標體系當中,以便更加全面地衡量勞動力進出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同時,要將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求人倍率、崗位增長/流失率、企業裁員率等指標納入充分就業指標體系。要增加數據調研和統計工作,通過對比不同年份(季度)、不同區域就業數量的變化和波動特征,形成較為準確的充分就業評價結果。
三是構建就業質量指標體系。就業質量與經濟增長和勞動者個人密切相關,所以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構建就業質量指標體系。宏觀指標主要用來評價國家、地區層面的宏觀就業質量,包括就業環境、勞動者總體就業能力、地區就業狀況、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和勞動關系等,其主旨是實現對就業質量的客觀評價。微觀指標主要評價不同個體之間就業質量差異,包括勞動報酬、就業穩定性、職業發展、勞動安全、培訓機會、工作與專業匹配度、職業受尊重程度等,是勞動者個人就業質量的具體內容。
就業量質協調評價體系的運用
第一,就業指標的比較分析。就業指標的比較分析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之間、群體內部之間就業問題的差異。為此,要對就業群體進行類型劃分,比如,類型一可以分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類型二可以分為自主擇業群體、自主創業群體、就業困難群體;類型三可以分為傳統業態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在農民工群體內部,可以從年齡和技能結構兩個方面劃分子群體;在高校畢業生群體內部,可以根據專業類型劃分子群體。實施群體間、群體內差異化分析才能準確識別不同指標變化的現實意義。
第二,就業指標的動態監測。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隨時序而變化,而且在不同區域間差異明顯,因此,對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的動態監測是適應未來就業政策需求的必然選擇。
第三,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協調度的判斷。由于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強等原因,我國新發展階段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外部沖擊對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的影響更加多樣,導致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的替代效應或互補效應更加復雜。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需要通過就業指標體系計算就業協調度指數,測算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之間協調發展的狀況以及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程度,分析就業量質協調的動態規律,為優化就業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總之,我國勞動力市場變革出現了一系列新特征、新問題、新趨勢,積極就業政策的工具箱也需要不斷完善。設計一個能全面考察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的指標體系,使兩者有一定的內在邏輯,并能在不同時序、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中開展評估,是政府分類分級、精準施策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