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設置“媽媽崗”,有力盤活了女性這一重要人力資源,有效深挖了女性勞動力潛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一舉措在緩解育兒婦女就業壓力、減少生育焦慮、釋放生育潛能等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營造了促進女性公平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不久前,廣東省中山市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媽媽崗”就業新模式若干措施》,積極推動本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發“媽媽崗”,給全職媽媽實現再就業帶來利好。近日,這一做法經《光明日報》等媒體報道,引發關注。
工作日可隨時請假、每個月有額外補貼、在家門口就近就業……這是“媽媽崗”工作狀況的真實寫照。中山市等地企業為適齡女性設置“媽媽崗”,采用彈性的工作制度,讓當地不少全職媽媽自如兼顧工作和家庭,實現帶娃掙錢兩不誤。
如今,一些想要重返職場的女性,因為要照顧家庭,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企業為這些女性量身定制“媽媽崗”,通過科學、靈活的管理,盡可能減少她們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沖突。在彈性工作制下,“媽媽員工”請假耽誤的工作時間,可以用中午或下午下班后的休息時間補上,以達到每個工作日8小時的勞動時長。
雇傭“媽媽員工”,是企業緩解用工壓力的有益嘗試。當下,招工難、留人難是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企業設置“媽媽崗”,有力盤活了女性這一重要人力資源,有效深挖了女性勞動力潛力。隨著一名名“媽媽員工”走上崗位,企業的生產需要更好得到滿足,用工壓力進一步緩解。
“媽媽崗”的出現,也釋放了促進婦女就業的積極信號。隨著三孩政策落地,減輕家庭的生育成本、緩解女性育兒壓力顯得更為緊迫。通過專設崗位,可以讓媽媽們重返職場、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充分保障她們的就業權益。這一舉措在緩解育兒婦女就業壓力、減少生育焦慮、釋放生育潛能等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營造了促進女性公平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推進“媽媽崗”就業新模式,彰顯了地方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擔當作為,反映出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態度。拓寬崗位設置范圍、提升崗位質量,讓“媽媽員工”實現高質量就業;對開發“媽媽崗”的企業予以支持、向入職“媽媽崗”的勞動者發放補貼,引導更多企業吸納“媽媽員工”;組織開展“媽媽崗”員工崗前、在崗或轉崗等培訓,提升她們的就業技能;關注“媽媽員工”的現實需求,科學制定崗位標準……讓“媽媽崗”提質擴容,定能不斷增強這類崗位的吸納就業能力,為促進女性就業創造更多可能。
對“媽媽崗”這種創新用工模式,監督管理應當及時跟進。厘清勞動關系,明確用工主體責任,打擊違法轉嫁用工責任等行為,才能切實保障女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媽媽崗”規范好、監管好,也有助于企業用工穩定、實現長遠發展。
“媽媽崗”既要設置好也要利用好、服務好。比如,開發線上平臺,集中收集、發布“媽媽崗”的崗位供給、技能培訓等信息,并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定向推送用工信息。同時,暢通供需對接渠道,為有就業需求的女性和相關企業牽線搭橋,推動工作崗位和女性勞動者高效精準匹配,鋪就直通“媽媽崗”的就業坦途。
“既要又要”,是育兒婦女就業難點所在,也是“媽媽崗”就業新模式的破題關鍵。創新思路,推出更多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的靈活工作崗位,就能有效促進女性勞動力等群體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