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改革不斷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加速,新業態和就業形式不斷涌現,職業結構調整加速,就業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2018年,人社部、發改委等部門出臺《關于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城鄉統籌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擴大服務供給,創新運行機制,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以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就業增長。在當前的情勢下,分類分級的職業指導服務,亟待完善和創新。
職業指導服務創新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資料圖片)
一是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穩定和擴大就業面臨較大壓力。部分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能力還難以適應市場變化,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就業群體就業失業問題更加突出,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占比提升較快,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產教結構不適應、信息不對稱等導致的資源錯配,以及就業觀念和用工方式與人力資源市場狀況不適應導致的就業問題,除了從根本上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外,還需要通過提升職業指導服務效能改善就業服務、優化資源供給,提升求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市場適應性來解決。
二是人民期盼更高質量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實現程度。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期盼。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就是要以人為本,從勞動者實際就業需求出發精準施策,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促進勞動者實現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精準高效的職業指導分類分級服務,成為精準就業服務的必要保證。
三是高質量就業對職業指導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時期,我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以打造精準公共就業服務為引領,通過不斷強化職業指導對就業服務的專業化和信息化技術支撐,促進了就業服務內容和方式創新,推動了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健全和發展。“十四五”時期,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已經成為中央的新要求新部署,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就業服務和職業指導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標和要求。
強化職業指導對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支撐作用
職業指導是貫穿勞動者整個職業生涯和政府就業服務全過程的關鍵技術和手段,對促進勞動者職業發展、提升就業服務機構服務效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當前國家對職業指導工作的定位看,“十四五”和未來一段時期,職業指導越來越成為高質量就業服務的關鍵技術支撐,成為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中樞系統和經絡,有助于引導公共就業服務資源高效流動。因此,適應勞動者個性化、多樣化和便捷化就業服務需求的職業指導服務,需要通過服務方式和服務技術的創新以及相應服務資源的開發,確保各項就業政策和服務資源精準高效匹配。
當前,我國職業指導工作發展不平衡。北京和上海等少數經濟基礎較好、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相對健全的地區已經開始了分級服務實踐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他大部分地區雖已建立了依據就業群體分類分層指導的工作制度,但體系尚不健全。職業指導在大部分地方僅作為職業介紹的一個具體服務環節,職業指導服務方式還停留在發布招聘信息,開展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和就業知識講座等“粗放式”“大課式”的傳統服務方式。以提升就業能力為核心的專業化、職業化訓練比較欠缺,組織管理和資源配置缺乏體系化、社會化的工作機制,針對不同服務對象開展全程式的精細化服務遠遠不夠。這與《關于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的“基于勞動者就業意愿,根據其需求和能力素質進行分級,分類提供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服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實踐中,職業指導分類分級是為了精準識別、專業診斷和高效配置服務資源需要,主要基于服務對象在求職意愿、求職目標、求職信心和求職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和需求,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類定級,依據“輕”“重”“緩”“急”,分類分級制定不同的響應方案,實現因人施策和服務高效。實施職業指導分級服務需要必要的服務載體、服務技術、服務人員和服務資源相配套,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指導分級服務的工作體系,健全相關運行機制。
完善和創新職業指導分級服務
職業指導分級服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工作系統,涉及從政策體系支撐到服務隊伍建設,從服務載體運行到服務內容落地,從服務機制形成到服務標準實施,乃至績效考核體系跟進等多個維度多種資源的支持和配套,缺一不可。各部分相互支撐、有機銜接、合理配置,才能發揮服務效能。
一是建立和完善分類分級制度。政策措施是職業指導特別是公共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助力器和加速器。職業指導的工作實踐表明,不管哪個地區,只要足夠重視職業指導并制訂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職業指導促進就業的社會效應就可以最大限度釋放出來。在分類分級的職業指導服務探索中,上海的“三化五層”服務體系,北京的“多元化職業指導模式”“情境效能八平臺”等服務模式,都創新了職業指導服務的理念和實踐,豐富了職業指導分級服務的實踐探索。北京和上海在實踐基礎上推動制定了一系列職業指導政策措施,成為國內最早實施職業指導分類分級服務的城市。目前,我國已經形成職業指導分類分級服務規范和相關政策配套,涵蓋分類分級規范、專業技術人員配置、人才評價和績效考核等。
二是建立和完善分類分級指標。對服務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即對有職業指導需求的服務對象進行清晰的分類分級,這是開展分級服務的基礎。要結合本地人力資源市場狀況,從服務對象人力資本、社會資源、就業能力和職業心理等方面的狀況去了解、分析和評估服務對象就業面臨的困難及其深層原因,根據服務對象的服務訴求和服務資源狀況,為服務對象合理配置資源,提供個性化職業指導分級服務。職業指導分級服務指標的建立要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市場狀況和就業服務實際來進行。要加強對分類分級指標建立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注重和加強各地實踐經驗的總結、交流和推廣。
三是加強職業指導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分類分級職業指導服務,離不開規模適配的專業化隊伍。培育一支熟悉業務、熱心服務的專業化隊伍,是開展職業指導分級服務的前提和保障。通過推動職業指導服務人員研修、培訓、交流、競賽等活動,促進職業指導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有利于職業指導服務人員發展的工作機制,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學習交流機會,提高職業指導服務人員待遇和社會地位,暢通發展通道。
四是加強職業指導分級服務載體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開發。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已經列入國家“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專業化智慧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實施公共就業服務人員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建立職業指導工作室,為求職者提供專業化職業指導服務。
職業指導工作室作為各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服務載體,擁有提供專業化職業指導服務和相關專業技術支持服務的專家團隊。職業指導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載體建設作為推動職業指導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已經被提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各地應積極推進以職業指導工作室建設為重點建設內容的工作載體建設,為當地職業指導工作開展提供業務、技術和智力支持服務。
開展職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與預測,是建立在有效的職業信息系統基礎上的。對求職者求職狀況的分析評估與分類分級指標體系建設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各地應積極有效利用各類就業服務資源,完備分類分級指標應用的相關基礎數據,將分類分級的服務理念、分類分級指標和相關評價技術與就業服務業務有效結合,使分類分級的精準化就業服務更加高效,資源配置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