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渝北區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9個,正式合同額達415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1個;在建項目資金到位110.9億元,同比增長91%;新開工項目29個,近三年新簽約項目落地開工率達72.6%,較去年同期增長32.1個百分點,優于全市平均水平18.7個百分點。
“投資好項目相繼落地,得益于渝北區一流的營商環境。”渝北區相關負責人說。
政策紅利精準落地惠及投資者
“這平臺上的惠企政策很全,申報的方式也很清楚,讓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利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來加快企業發展。”重慶秦嵩科技有限公司證券法務部副部長郭厚萍在完成了渝北區“惠企通”平臺的注冊后,迅速地將平臺上發布的各項政策信息瀏覽了一遍,并從中找到了自己公司可享受的政策紅利,向相關部門申報。
“惠企通”平臺是渝北區發展改革委會同區大數據發展局,為把政策精準服務到企業而專門開發的。
渝北區在做好惠企政策的全流程服務中,首先對全區23家部門和單位所執行的涉及到有關國家、市級、區級的各行業、各領域的企業扶持政策共119項進行了匯集梳理,分類形成“惠企政策清單”。然后,針對企業對政策的獲取渠道少、知曉度不高,項目申報跑腿多、反映訴求不通暢等問題,專門研發并推出打通渝北政企服務“最后一米”的智能服務平臺“惠企通”。
截至目前,這一平臺已匯總發布了渝北39個區級部門執行的172項惠企政策。同時,還為渝北區企業提供了政策直通、政策智配、申報輔助、訴求直達等環節的一站式綜合政策服務。企業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電腦網頁登錄等方式,便捷地獲取相關的惠企政策。
通過“惠企通”平臺,企業可以進行項目申報、提交申請、項目評審;還可以在線上進行無紙申報、一次填寫、重復使用,且申報進度可查、結果公示,讓政策兌現公正透明,再也不用來回跑。
近日,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貝特威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落戶前沿科技城。據悉,這已是渝北區前沿科技城入駐的第24家專精特新企業。
對企業的各類扶持政策直達企業后,增強了投資吸引力。如在扶持“專精特新”企業中,渝北區經濟信息委起草了《渝北區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措施》,擬從認定獎補、技改補貼、金融扶持等方面進行扶持培育。今年以來,渝北已有140家企業申報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其中104家獲得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認定;4家企業申報國家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智得熱工進入重點支持名單,今年已獲得160萬元國家財政支持。
渝北區經濟信息委還通過區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扶持企業提升智能化水平,今年上半年已兌換扶持資金1億元。
在把政策落到企業中,渝北通過包括進行智能化改造的扶持政策的落地,已支持企業申報智能化改造項目80余個,其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7個,數字化裝備普及項目24個,上云上平臺項目、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23個。
深化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堵點
“一天時間所有手續辦完,《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全部到手,渝北‘交地即辦證’辦事效率太高了,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前不久,“三證”在手的中科智遠(重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柏宏對渝北區的這項改革贊賞有加。
今年初,渝北在招商引資中推出了“簽約即供地”“交地即交證”“拿證即開工”的改革。這一由渝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城鄉建委等具體實施的改革,一推出就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
落地渝北空港組團U分區U14-1北側的東方嘉盛一帶一路供應鏈協同平臺,是一個總投資10億元,年營業收入可實現100億元的項目。今年3月30日,這個項目正式動工興建。這也是渝北首個“拿證即開工”的項目。
為幫助這個項目盡快開工,渝北區住房城鄉建委積極協調,幫助企業解決了施工圖審查等問題,用2個工作日就辦好了“拿證即開工”的相關手續,使項目提前了兩個月左右的工期。
今年上半年,渝北區已為3個項目辦理了“拿證即開工”手續,有8個項目簽約時就交地,有4個項目交地就交證。
渝北區一些職能部門為了企業發展,也勇于擔當,主動進行一些改革。渝北富興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生產、銷售的中小企業,受疫情等因素沖擊,資金遇到困難,因經營需要,準備向銀行申請建設資金貸款。然而,卻在向銀行提交的不動產權證時遇到了困難。
原來,這家企業在普通工業項目用地上的自建廠房,因考慮不能分零轉讓等相關規定,銀行認為辦理抵押貸款有難度。
渝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得知企業遇到融資困難后,第一時間深入研判分析,主動與銀行進行解釋溝通,詳細解讀強化用地保障支持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并及時為企業出具了“該約定不影響企業向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融資貸款,用于工業企業廠房建設及生產等資金需求”的書面說明,幫助企業順利融資,渡過難關。
深化改革,正在打通渝北區優化營商環境中“最后一公里”的堵點。
暖心服務讓投資者有了“娘家”
近日,渝北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式啟動金融機構駐場服務,分別有6家銀行進駐辦事大廳,為投標企業提供“中標貸”“政采貸”等相關金融服務。
“開完標后就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就了解掌握這些金融信息,有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一家投標企業負責人說,當開標活動后,浦發銀行渝北支行的工作人員就向他們推薦了一款名為“政采貸”的金融產品,企業只需要用中標合同作為抵押,便可申請最高500萬元的貸款資金。
像這樣暖心的服務,溫暖了投資者的心。
“渝北的辦稅環境和服務很好!”今年3月4日,來渝北承建工程項目的武漢虹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辦稅人員沈光梅,為渝北區稅務局三龍辦稅服務廳送來了錦旗。
據介紹,今年春節前,沈光梅到渝北區稅務局三龍辦稅服務廳辦理跨區域涉稅事項增值稅預繳申報,因申報數據錯誤,當天無法辦理預繳,影響到開票結款。由于項目甲方要求當天必須辦理結款,否則資金會延后到春節后才能安排,將影響農民工年前工資結算,沈光梅為此十分著急。辦稅服務廳負責人了解后,立即通過電話與上級部門和系統后臺運維聯系溝通,通過多方努力,更正了相關錯誤數據,沈光梅于當天下午辦理了開票業務。
今年以來,渝北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優化服務后,全區736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應進盡進”,承諾時限與法定期限壓縮比達86.1%;全區143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零跑動”或“最多跑一次”,可網上辦比率達98.6%。
對于企業和群眾眼中的“同一件事”,渝北區通過大刀闊斧的整合,打通了跨部門審批“壁壘”,讓群眾從“滿城跑”變“一窗辦”。
為籌辦火鍋店的個體戶王迪,需要申請《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還要辦理《稅務登記證》《健康證》等,涉及衛生、市場監管、稅務、消防等多個部門。如果在過去,他得依照流程前往職能部門辦理。這一次,他只將相關資料交進一個辦事窗口后,很快就把所有的證都辦齊了,節省了很多時間。
暖心的服務,讓渝北創業的人有了家的感覺。渝北區仙桃數據谷為已經在谷內創業的7500余名人才,服務出家的溫暖。
長安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從魚嘴搬遷到仙桃數據谷后,該公司有900多人,部份人員存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仙桃數據谷公司精準對接,優質服務,協調開通公交專線。目前,通過努力協調,已有20余條公共交通線路連通數據谷,覆蓋了多個主城中心區域,為數據谷內員工上下班提供了方便。
同時,渝北將大力實施臨空英才計劃,為各類創新主體和人才提供“產城景人”融合的創新生態圈。積極創建中國軟件名園,著力打造全國首個萬人研發的汽車智能化產業基地,形成汽車產業集群,助推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監督前移讓企業和投資者放心
渝北區委收到一份區紀委監委起草的關于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全區營商環境中需要繼續完善的問題,以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
這份關于營商環境的報告,是渝北區紀委監委經過深入的調研后所形成的。渝北區紀委監委主動“敲門問診”,通過所建立的“碼上”監督平臺,對500家企業開展問卷調查,由主要領導帶隊,組建15個調研組,深入100家企業實地走訪,分類召開工業、建筑及房地產業等4個行業的重點企業座談會,面對面把脈“問診”,收集了企業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480余條意見和建議。
同時,渝北區對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進行了監督前移。
據渝北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立了“514”企業信息直通機制,堅持企業問題訴求“碼上”反映、職能部門服務“碼上”評價。針對收集到的營商環境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建議,區里及時出臺了《渝北區優化營商環境“十不準”》;在全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程項目招投標領域、財政補貼資金、燃氣行業3個專項整治,發現并整改問題270余項,推動出臺了招投標代理、涉企財政資金支付定期通報等一系列制度機制;對區發改委等10個重點職能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移交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線索6條,發現并反饋問題103項;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重要行權數據常態化向區紀委監委備案,構建營商環境數字監督體系。
監督前移,讓來渝北的投資者和企業,安心創業,放心經營。(王彩艷 楊敏 )